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心电监测仪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心电检测便携式设备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心电信号自动检测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心电信号QRS波检测方法简介 | 第16-27页 |
·心电信号概述 | 第16-20页 |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 第16-17页 |
·心电信号的波形特点 | 第17-18页 |
·心电图导联 | 第18-19页 |
·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 | 第19-20页 |
·小波变换法 | 第20-22页 |
·小波变换简介 | 第20页 |
·连续小波变换(CWT) | 第20-21页 |
·离散小波变换(DWT) | 第21页 |
·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时频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检测方法分析 | 第22页 |
·句法识别法 | 第22-23页 |
·句法识别的心电信号检测原理 | 第22-23页 |
·句法识别法的心电信号检测方法分析 | 第23页 |
·数学形态学方法 | 第23-25页 |
·数学形态学简介 | 第23-24页 |
·数学形态学的心电信号检测 | 第24页 |
·数学形态学的心电信号检测方法分析 | 第24-25页 |
·差分阂值法 | 第25-26页 |
·差分运算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差分阈值法的心电信号检测原理 | 第26页 |
·差分阈值法的心电信号检测方法分析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正负双向自适应差分阈值法的心电检测算法及MATLAB仿真 | 第27-42页 |
·心电信号QRS波检测 | 第27-35页 |
·正向R波检测 | 第28-30页 |
·倒置的R波的检测 | 第30页 |
·正负双向自适应阈值设定 | 第30-31页 |
·R波错检漏检补偿算法 | 第31-33页 |
·Q波、S波检测 | 第33-35页 |
·P波检测 | 第35-38页 |
·P波检测算法具体步骤 | 第35-37页 |
·P波的形态判别 | 第37-38页 |
·T波检测 | 第38-39页 |
·参数计算及异常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检测算法的实现 | 第42-59页 |
·硬件环境 | 第42-51页 |
·ARM9处理器电路 | 第43页 |
·液晶显示电路 | 第43-45页 |
·USB接口电路 | 第45-46页 |
·设备外围电路 | 第46-51页 |
·系统开发的平台搭建 | 第51-52页 |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51页 |
·系统软件平台搭建 | 第51-52页 |
·检测系统软件部分实现 | 第52-56页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且连续滚动显示 | 第53页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 第53-54页 |
·心电信号检测的界面显示 | 第54-55页 |
·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保存 | 第55-56页 |
·设备调试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设备调试 | 第56页 |
·实验的平台和实现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2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硬件电路设计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59页 |
·软件电路设计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