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研究(1491-1947)--以福建省为中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学术史回顾第17-21页
     ·渔史研究第18-20页
     ·动植物分类学史研究第20-21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21-22页
   ·研究史料和概念界定第22-25页
     ·研究史料第22-23页
     ·概念界定第23-25页
第2章 鱼类鉴别和鱼类资源的认识拓展第25-70页
   ·《八闽通志》及其鱼类第25-46页
     ·鲤鱼、鲫鱼及其观赏鱼类第26-28页
     ·鲢鱼和草鱼第28-29页
     ·青鱼第29-31页
     ·鳝鱼和鳗鱼第31-34页
     ·鳢第34-35页
     ·鲇鱼类第35-36页
     ·石首鱼类第36-39页
     ·鲥鱼类和鲳鱼类第39-40页
     ·鳜鱼、鲈鱼和午鱼第40-42页
     ·带鱼、马鲛和鳙鱼第42页
     ·鲨鱼类和魟鱼类第42-44页
     ·墨鱼、水母等其它水产动物第44-46页
   ·鱼类鉴别特征分析第46-50页
     ·《八闽通志》部分鱼类鉴别特征分析第46-47页
     ·传统鱼类鉴别的主要性状第47-50页
   ·清代对鱼类认识的拓展第50-65页
     ·鹦鹉鱼第50-52页
     ·蚝鱼第52-53页
     ·文昌鱼第53-54页
     ·狗母鱼第54-55页
     ·牛尾鱼第55-57页
     ·红娘鱼第57页
     ·国公鱼第57-59页
     ·蟳虎第59-60页
     ·鲳鱼类群第60-62页
     ·松鱼类群第62-63页
     ·比目鱼类第63-65页
   ·明清以来鱼类鉴别和资源认识拓展特点第65-69页
     ·鱼类鉴别注重类比,关注个体稳定和突出的主要特征第65-66页
     ·清代提高了对闽南沿海鱼类的认识,拓展了全省鱼类资源的开发第66-68页
     ·清以来人们对鱼类的鉴别更加细微,部分鱼类增加了新的品种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的构建第70-103页
   ·《闽中海错疏》作者及其它鱼类著作第70-75页
     ·屠本畯生平及《闽中海错疏》编写的文献基础第70-73页
     ·《海味索隐》体现作者“好订讹和重实践”的思想第73-75页
   ·《闽中海错疏》的鱼类分类方法分析第75-88页
     ·动物分类阶元第75-82页
     ·基本分类指标分析第82-85页
     ·基本分类体系的特点第85-88页
   ·分类方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第88-100页
     ·历史渊源第88-93页
     ·后期发展第93-100页
   ·小结第100-103页
第4章 传统鱼类命名的方式、名称演化和分类系统第103-131页
   ·《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命名方式分析第104-109页
     ·单音节式鱼类命名第104-105页
     ·单音节命名方式的衍生第105-108页
     ·其它类型的命名方式第108-109页
   ·四大鱼类类群名称的演化和分类第109-127页
     ·鲤形目鲤科观赏鱼类名称演化和分类第109-113页
     ·鲈形目鲷科鱼类的名称演化和分类第113-117页
     ·“鲨”名的演化和软骨鱼的分类第117-122页
     ·鲽形目鱼类的名称演化和分类第122-127页
   ·命名与分类系统的互动第127-130页
     ·鱼类名称的稳定趋向性第127-128页
     ·鱼类名称的演化和鱼类分类系统框架的构建第128-130页
   ·小结第130-131页
第5章 科学体系与传统体系第131-165页
   ·福建省近代鱼类学的发展概况第132-141页
     ·博物学教科书第132-134页
     ·“鱼学”概念的提出第134-135页
     ·《鱼类学》课程的设立第135-137页
     ·《福建省渔业调查报告》的完成第137-141页
   ·引进“博物学分科法”的四种地方志概况第141-159页
     ·地方志体例与主要编纂人员概况第141-146页
     ·四种地方志中的鱼类分类体系分析第146-159页
   ·科学体系与传统体系的并存第159-164页
     ·传统体系在民国时期发挥的作用第159-160页
     ·科学传播在中学教员中的不对等凸显于地方志第160-162页
     ·科学体系与传统体系的碰撞第162-164页
   ·小结第164-165页
第6章 结论第165-169页
   ·雅学系统和地方志系统隐含了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的发展历程第165-166页
   ·《闽中海错疏》系统性地呈现出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第166-167页
   ·传统与科学的碰撞与融合反映了儒生接受科学的曲折性第167-169页
附录第169-173页
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第173-185页
致谢第185-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6-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羊茅不同基因型抗旱性评价及其生理调节机理研究
下一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状态下的抗氧胁迫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