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产品特点 | 第11页 |
| ·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外航空制造业的现状和趋势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关于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内容及综述 | 第12-1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目标、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8页 |
|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现有理论和方法综述 | 第18-28页 |
| ·航空产业生产线的现状综述 | 第18-20页 |
| ·精益生产的应用 | 第18-19页 |
| ·自动钻铆等数字化柔性技术 | 第19-20页 |
| ·标准时间的作用和制定方法 | 第20-23页 |
| ·标准时间的概念 | 第20-21页 |
| ·标准时间的作用 | 第21-22页 |
| ·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 第22-23页 |
| ·计算机仿真和布局模拟 | 第23-27页 |
| ·DELMIA 人机工程模拟介绍 | 第23-24页 |
| ·精益 3P 理念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航空企业装配作业时间标准的制定 | 第28-41页 |
| ·XX 项目装配生产现状 | 第28-29页 |
| ·项目概况 | 第28-29页 |
| ·装配现状 | 第29页 |
| ·制定标准装配时间 | 第29-40页 |
| ·装配现场工序及工种分类 | 第30-33页 |
| ·装配过程主要工序 | 第30-31页 |
| ·对现场现有工人按工序进行分类 | 第31-33页 |
| ·确定现场测定(秒表)法测试现场装配数据 | 第33-36页 |
| ·标准时间的建立 | 第36-40页 |
| ·时间观察表的数据整理 | 第36-38页 |
| ·装配 AO 过程时间标准描述 | 第38-39页 |
| ·门框装配 AO 的标准时间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基于标准时间的作业分析及生产线平衡研究 | 第41-64页 |
| ·标准时间模型下的生产线作业能力分析 | 第41-45页 |
| ·产能评估中熟练系数的运用 | 第41-43页 |
| ·瓶颈工位的确定 | 第43-45页 |
| ·瓶颈工位分析 | 第45-49页 |
| ·瓶颈工位的操作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 ·瓶颈工位的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 ·瓶颈工位作业优化和平衡求解 | 第49-55页 |
| ·对瓶颈工位现有外部因素进行优化 | 第49-51页 |
| ·用作业分析法对瓶颈工位作业进行平衡求解 | 第51-55页 |
| ·动态平衡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生产平衡下的装配线精益改进 | 第56-63页 |
| ·价值流图分析 | 第57-58页 |
| ·物流方式的改进 | 第58-59页 |
| ·精益生产理念全面贯穿整条生产线 | 第58页 |
| ·确定混合布置以定位布置为主的布局 | 第58页 |
| ·实现以满足节拍生产为起点的均衡生产线 | 第58-59页 |
| ·工艺布局的改进 | 第59-61页 |
| ·现场管理改进及精益效果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产能优化的仿真分析和效果评估 | 第64-71页 |
| ·产能优化的仿真分析 | 第64-67页 |
| ·运用 DELMIA 软件对操作过程进行仿真 | 第64-66页 |
| ·输入条件 | 第64-65页 |
| ·输出过程 | 第65-66页 |
| ·仿真结果及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 ·运用精益 3P 理念和工具整个生产线进行平衡模拟 | 第67-70页 |
| ·用 3P 的方法对平衡线进行模拟验证 | 第67-70页 |
| ·模拟验证效果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