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裂条带增强金属薄壁结构剩余强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7-34页 |
·金属结构的失效判别准则 | 第17-19页 |
·断裂力学准则 | 第17页 |
·J积分准则 | 第17-18页 |
·T_ε*积分准则 | 第18页 |
·裂纹尖端张开角准则 | 第18-19页 |
·平面应变核 | 第19-20页 |
·ABAQUS中模拟裂纹扩展过程 | 第20-25页 |
·ABAQUS简介 | 第20页 |
·ABAQUS中断裂力学的应用 | 第20-22页 |
·裂纹扩展断裂准则 | 第22-25页 |
·界面元及其在A BAQUS中的应用 | 第25-32页 |
·界面元法简介 | 第25-26页 |
·界面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界面元在ABAQUS中的应用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止裂增强结构的试验研究 | 第34-51页 |
·裂纹尖端张开角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第34-35页 |
·裂纹尖端张开角的定义 | 第34-35页 |
·裂纹尖端张开角的测量方法 | 第35页 |
·试验加载方案 | 第35-37页 |
·试验加载系统 | 第35-36页 |
·试验步骤 | 第36-37页 |
·试样制备 | 第37-42页 |
·紧凑拉伸C(T)试样 | 第38-39页 |
·中央单裂纹拉伸M(T)试样 | 第39-40页 |
·止裂增强试样 | 第40-42页 |
·止裂增强结构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裂纹尖端张开角的测量 | 第42-43页 |
·止裂增强C(T)结构试验结果 | 第43-48页 |
·止裂增强M(T)结构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止裂增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51-82页 |
·有限元建模分析流程 | 第51-53页 |
·平面应变核模型的验证 | 第53-67页 |
·单裂纹薄壁结构平面应变核分析 | 第53-58页 |
·多裂纹薄壁结构平面应变核分析 | 第58-67页 |
·止裂增强C(T)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67-76页 |
·止裂增强C(T)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67-68页 |
·止裂增强C(T)结构分析结果 | 第68-76页 |
·止裂增强M(T)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76-80页 |
·止裂增强M(T)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76页 |
·止裂增强M(T)结构分析结果 | 第76-80页 |
·误差来源分析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剩余强度影响参数分析 | 第82-96页 |
·剩余强度的影响参数 | 第82-83页 |
·初始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止裂条带细节参数的影响 | 第84-94页 |
·止裂条带宽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止裂条带长度的影响 | 第86-89页 |
·止裂条带位置的影响 | 第89-90页 |
·止裂条带刚度的影响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6-99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