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韩淲的思想心态 | 第14-46页 |
第一节 “何时复三京,万世开太平”——韩淲的用世之诚 | 第14-24页 |
一 家世背景 | 第14-16页 |
二 经世致用 | 第16-18页 |
三 恢复之志 | 第18-21页 |
四 关注民生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杜鹃啼一声,花落水流远”——韩淲的隐逸情怀 | 第24-35页 |
一 归隐原因 | 第24-25页 |
二 清高闲适,诗酒相伴 | 第25-28页 |
三 佛道自适 | 第28-30页 |
四 追慕渊明 | 第30-35页 |
第三节 “慷慨伤时事,凄凉绝笔篇”——韩淲的人生之悲 | 第35-46页 |
一 出处之间 | 第35-36页 |
二 难忘家国,精神无归 | 第36-39页 |
三 心系时事,不平则鸣 | 第39-46页 |
第二章 韩淲的诗歌理论 | 第46-62页 |
第一节 活法要须能自悟——对江西诗论的扬弃 | 第46-52页 |
一 二泉的江西情结 | 第46-49页 |
二 安心参活法 | 第49-50页 |
三 平淡自然的诗歌追求 | 第50-52页 |
第二节 韩淲的唐诗观 | 第52-58页 |
一 《唐诗绝句》与风雅传统 | 第52-55页 |
二 韩淲的唐诗观 | 第55-58页 |
第三节 韩淲的“清”诗观 | 第58-62页 |
一 韩淲“清”诗观的人格追求 | 第58-59页 |
二 韩淲的“清”诗观与雅正追求 | 第59-60页 |
三 韩淲“清”诗观的内涵 | 第60-62页 |
第三章 韩淲的诗歌创作 | 第62-102页 |
第一节 出入江西,风格多样 | 第62-78页 |
一 众体兼备,转益多师 | 第62-63页 |
二 瘦劲温粹 | 第63-69页 |
三 平淡自然 | 第69-73页 |
四 清新明快 | 第73-76页 |
五 其它风格 | 第76-78页 |
第二节 濡染唐风,旁通四灵——韩淲与四灵 | 第78-90页 |
一 韩淲与四灵的交往 | 第78-80页 |
二 濡染唐风 | 第80-83页 |
三 清新与清苦 | 第83-87页 |
四 “捐书以为诗” | 第87-90页 |
第三节 身在山野,尤近江湖——韩淲与江湖派 | 第90-102页 |
一 韩淲与江湖诗人的交往 | 第90-92页 |
二 师法广泛,不主一家 | 第92-94页 |
三 关怀现实 | 第94-97页 |
四 江湖诗味 | 第97-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