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中国围海造地引发的近海生态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绪论第15-19页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二) 选题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内容第16-17页
 (三) 本文研究目的第17-18页
 (四)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8-19页
一、 哲学走向海洋:中国“围海造地”的生态伦理分析第19-28页
 (一) 哲学走向“荒野”: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伦理第19-21页
  1、 西方传统生态伦理观第19-20页
  2、 东方传统生态伦理观第20-21页
 (二) 围海造地中的环境伦理第21-25页
  1、 围海造地与人类中心论第21-23页
  2、 围海造地与生物中心论第23-24页
  3、 围海造地与生态中心论第24-25页
 (三) 围海造地中“自然尺度”与保持适度的伦理第25-28页
二、 中国的“围海造地”及其引发的生态伦理问题第28-41页
 (一) 中国围海造地的历史与现状第28-34页
  1、 中国围海造地的历史第28-30页
  2、 中国围海造地的现状第30-34页
 (二) 中国围海造地引发的近海生态破第34-41页
  1、 近海湿地遭受破坏第34-37页
  2、 浅海生物与渔业遭受破坏第37-39页
  3、 近海水质污染赤潮严重第39-41页
三、 国外“围海造地”的经验与启示第41-64页
 (一) 国外围海造地的历史与现状第41-50页
  1、 荷兰围海造地的历史与现状第41-47页
  2、 日本围海造地的历史与现状第47-50页
 (二) 国外围海造地的成功经验第50-61页
  1、 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第50-53页
  2、 建立政府综合管理机制第53-56页
  3、 建立预防与纠错机制第56-61页
 (三) 国外围海造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61-64页
  1、 开发速度宜慢不宜快第61-62页
  2、 项目审批与评价宜严不宜松第62-63页
  3、 逐渐由围海造陆向围海造岛转变第63-64页
四、 中国“围海造地”引发生态问题的对策研究第64-81页
 (一) 加强我国对围海造地的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第64-68页
  1、 加强我国对围海造地的综合管理第64-67页
  2、 加强对围海造地的科学规划和研究第67-68页
 (二) 建立涵盖围海造地领域的环境仲裁机制第68-72页
  1.完善我国环境仲裁机制第71-72页
  2.创建法院协助仲裁制第72页
 (三) 建立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第72-77页
 (四) 建立和完善围海造地管理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第77-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唑和双三唑双酰胺配体的功能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电化学和磁学性质
下一篇:败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