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写作思路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非智力因素概述 | 第15-20页 |
·解析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 第15页 |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异同点 | 第15-17页 |
·非智力因素的基本组成 | 第17-18页 |
·非智力因素各基本心理因素的功能 | 第18-20页 |
·动力功能 | 第18页 |
·定向功能 | 第18页 |
·调节功能 | 第18-19页 |
·补偿功能 | 第19页 |
·强化功能 | 第19-20页 |
3. 非智力因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0-32页 |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 第20页 |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20-26页 |
·非智力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 第21-22页 |
·非智力因素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 第22-26页 |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 | 第26-32页 |
·非智力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 | 第26-27页 |
·非智力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影响 | 第27-29页 |
·非智力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 | 第29-32页 |
4.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调查 | 第32-42页 |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需求、动机模糊 | 第33-34页 |
·兴趣度低且不稳定 | 第34页 |
·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 | 第34-35页 |
·意志力薄弱 | 第35-36页 |
·性格中的不良特征 | 第36-37页 |
·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大学生自身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 第37-38页 |
·教育者与教育管理者不够重视 | 第38-39页 |
·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第42-55页 |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 | 第42-44页 |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 第42-43页 |
·树立正确的成才动机 | 第43页 |
·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 | 第43-44页 |
·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 | 第44-46页 |
·善于发现和鼓励兴趣 | 第45页 |
·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 第45-46页 |
·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 | 第46-49页 |
·利用情感的两极性,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 | 第47-48页 |
·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发挥情感的支配作用 | 第48页 |
·利用情感的感染性,发挥情感的感化作用 | 第48-49页 |
·推动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 第49-51页 |
·提高大学生对意志品质的认识 | 第50页 |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 第50-51页 |
·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 第51页 |
·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性格特征 | 第51-55页 |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 第53页 |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53-54页 |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录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