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5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2页
  一、社会心态第15-18页
  二、仇官心态研究与述评第18-22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5页
第二章 仇官心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5-35页
 第一节 相对剥夺感理论第25-29页
 第二节 群体心理理论第29-32页
 第三节 社会怨恨理论第32-35页
第三章 我国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的现状第35-46页
 第一节 当前我国仇官心态的主要表现第35-42页
  一、冷漠心态第35-36页
  二、怀疑心态第36-38页
  三、蔑视心态第38-39页
  四、恶搞心态第39-40页
  五、围观心态第40-41页
  六、敌视心态第41-42页
 第三节 仇官心态的社会危害第42-46页
  一、影响对官员的正确认知第43-44页
  二、影响和谐的干群关系第44页
  三、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第44-45页
  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第45-46页
第四章 仇官心态产生的原因第46-72页
 第一节 改革负效应是仇官心态产生的归因折射第46-54页
  一、贫富差距拉大第47-51页
  二、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第51-53页
  三、社会信仰危机第53-54页
 第二节 民生政策滞后是仇官心态产生的现实根源第54-58页
  一、初次分配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第54-56页
  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第56-58页
 第三节 干群关系的紧张强化了仇官心态第58-63页
  一、官员失范行为滋长民众对官员的仇视感第58-60页
  二、官二代现象与阶层固化成为民众仇官的一个新动态第60-61页
  三、权力寻租行为造成新兴阶层滋生仇官心态第61页
  四、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加剧了仇官心态第61-63页
 第四节 群体心理的作用固化了仇官心态第63-68页
  一、群众维权意识不断上升第64页
  二、对官员负面形象产生集体记忆第64-65页
  三、民众心理感染扩大仇官人群第65-68页
  四、思维定势影响第68页
 第五节 媒体监督的猎奇关注放大了仇官心态第68-72页
  一、媒体对官员批评报道的眼球效应第68-70页
  二、境外官员廉政信息传播的比较效应第70-72页
第五章 调适和化解仇官心态的对策第72-85页
 第一节 力促社会公平正义第72-76页
  一、严惩腐败和废除特权第72-73页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73-75页
  三、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第75-76页
 第二节 着力改善民生民利第76-79页
  一、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和支出第77-78页
  二、完善民生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第78页
  三、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体系第78-79页
 第三节 加强心灵治安综合治理第79-85页
  一、引领“官”“民”双向互动第79-80页
  二、加强舆论监督引导第80-82页
  三、强化政府综合化解第82-85页
结语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致谢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体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以温州市青少年体校为例
下一篇:县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邵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