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UE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1 喹诺酮类抗菌药——培氟沙星的介绍 | 第16-18页 |
2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药理作用 | 第18-20页 |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作用机制 | 第18页 |
·药效学研究 | 第18-19页 |
·药动学研究 | 第19-20页 |
3 临床学应用 | 第20页 |
4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5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质控指标方法学研究 | 第23-3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2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4-35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4页 |
·含量的测定 | 第24-32页 |
·色谱条件 | 第24-25页 |
·专属性试验 | 第25-26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26-27页 |
·定量限 | 第27页 |
·线性关系 | 第27-28页 |
·进样精密度试验 | 第28页 |
·破坏性试验 | 第28-30页 |
·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考察 | 第30-31页 |
·回收试验 | 第31-32页 |
·样品测定 | 第32页 |
·有关物质 | 第32-33页 |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有关关物质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32-33页 |
·药品稳定性考察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 | 第35-5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36页 |
2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工艺 | 第36-54页 |
·规格与处方确定 | 第36页 |
·规格:2ML:0.2G | 第36页 |
·规格:5ML:0.4G | 第36页 |
·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39页 |
·抗氧剂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亚硫酸氢钠用量的筛选 | 第37页 |
·活性炭对主药的吸附 | 第37-38页 |
·PH值的确定 | 第38-39页 |
·灭菌条件的选择 | 第39页 |
·确定制备工艺 | 第39页 |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处方工艺的改进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0时全检 | 第40-53页 |
·样品来源及批号 | 第40页 |
·试制品 | 第40页 |
·其他公司同一产品 | 第40页 |
·性状 | 第40页 |
·澄清度与颜色 | 第40页 |
·样品鉴别 | 第40-44页 |
·PH值 | 第44-45页 |
·含量 | 第45-46页 |
·有关物质 | 第46-47页 |
·无菌 | 第47-50页 |
·方法确定 | 第47-48页 |
·灵敏度检查 | 第48-49页 |
·检查方法验证 | 第49页 |
·供试品无菌检查 | 第49-50页 |
·细菌内毒素 | 第50-51页 |
·可见异物 | 第51-52页 |
·不溶性微粒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 第54-6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4页 |
·仪器 | 第54页 |
·材料 | 第54页 |
2 稳定性考察 | 第54-62页 |
·考察项目 | 第54-5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55-61页 |
·影响因素试验(批号:080303、080303-1) | 第55页 |
·加速实验 | 第55页 |
·室温留样考察 | 第55-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