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3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 第22-27页 |
·相关研究评价与展望 | 第27-28页 |
·研究视角及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视角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9-32页 |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难点与创新 | 第32-33页 |
·本文难点 | 第32页 |
·本文创新 | 第32-33页 |
2 增长模式的转换:从外部需求到内部需求为主导 | 第33-52页 |
·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 | 第33-42页 |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统计描述 | 第34-41页 |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42-46页 |
·出口导向经济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调 | 第43页 |
·出口导向经济阻碍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43-44页 |
·出口导向经济抑制了内需增长 | 第44-45页 |
·出口导向经济造成了收入增长与就业两难困境 | 第45页 |
·出口导向经济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 第45-46页 |
·城市化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动力选择 | 第46-52页 |
·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内涵 | 第46-47页 |
·有效需求是实现内需主导经济的基础 | 第47-49页 |
·城市化推动下的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 第49-52页 |
3 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52-78页 |
·城市化水平与产出的需求决定 | 第52-61页 |
·城乡两部门理论模型的设定 | 第53页 |
·城市化与农业部门产出以及需求的关系 | 第53-57页 |
·城市化与工业品产出决定 | 第57-61页 |
·农转非过程的需求潜能 | 第61-65页 |
·城市化过程的居民需求潜力 | 第61-63页 |
·城市化过程的投资需求 | 第63-64页 |
·城市化新增有效需求 | 第64-65页 |
·城市化过程需求增长效应 | 第65-71页 |
·农转非消费增长效应 | 第65-67页 |
·城市化过程的资本重置效应 | 第67-68页 |
·城市化的收入增长效应 | 第68-70页 |
·农转非需求引致效应 | 第70-71页 |
·城市化需求效应的生成机制 | 第71-73页 |
·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73-78页 |
·影响农民农转非的因素 | 第73-74页 |
·影响企业投资需求的因素 | 第74页 |
·影响政府投资需求的因素 | 第74-75页 |
·内需经济增长过程各因素因果链及内生关系 | 第75-76页 |
·农转非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76-78页 |
4 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78-96页 |
·城市化与内需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 第78-83页 |
·文献综述 | 第78-80页 |
·数据与指标选取 | 第80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2页 |
·计算结果与解释 | 第82-83页 |
·基于VEC的城市化需求潜力效应分析 | 第83-89页 |
·模型与数据 | 第84-86页 |
·城市化需求潜力实证分析 | 第86-89页 |
·实证检验结果评价 | 第89页 |
·农转非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第89-96页 |
·非农化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 | 第90-92页 |
·劳动力转移增长效应测定方法 | 第92-93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93-96页 |
5 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实现条件 | 第96-119页 |
·外生需求推动下的非农产出 | 第96-102页 |
·内需经济增长的外生推动力 | 第96-98页 |
·外部需求推动下的非农产出模型 | 第98-100页 |
·外部需求决定下的城市人口以及工业品产出 | 第100-102页 |
·外力推动下的城市化机制 | 第102-106页 |
·外部动力的替代性 | 第102-103页 |
·外部动力的城市化乘数效应 | 第103-105页 |
·外部需求启动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 第105-106页 |
·外力推动城市化的实现条件 | 第106-119页 |
·出口需求推力 | 第107-108页 |
·政府支出推力 | 第108-109页 |
·农民土地财富变现推力 | 第109-119页 |
6 结论、战略选择、政策调整与展望 | 第119-13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9-121页 |
·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 第121-123页 |
·城市化发展应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城市空间集聚度的提高 | 第121-122页 |
·城市化发展主体应从政府转向企业 | 第122页 |
·突破区域界限,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 | 第122-123页 |
·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的政策调整 | 第123-134页 |
·农转非与土地制度的调整 | 第124-126页 |
·农转非与户籍制度的调整 | 第126-130页 |
·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 第130-133页 |
·社会保障制度 | 第133-134页 |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后记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