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导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20-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流动性水平与资产定价 | 第21-23页 |
·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 | 第23-2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流动性的测量 | 第25-27页 |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流动性溢价 | 第28页 |
·评述及未来研究趋势 | 第28-30页 |
3 公司债券流动性的理论解释 | 第30-54页 |
·公司债券流动性的界定 | 第30-33页 |
·公司债券的内涵 | 第30-31页 |
·流动性的内涵 | 第31-32页 |
·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 第32-33页 |
·公司债券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 第33-38页 |
·市场微观结构 | 第33-35页 |
·市场交易产品 | 第35-37页 |
·市场参与者 | 第37-38页 |
·公司债券流动性的度量 | 第38-49页 |
·流动性的四个维度 | 第38-40页 |
·价格法 | 第40-41页 |
·交易量法 | 第41-42页 |
·价量结合法 | 第42-46页 |
·时间法 | 第46-47页 |
·流动性度量方法的总结与比较 | 第47-49页 |
·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 | 第49-54页 |
·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 第49页 |
·流动性风险的测度 | 第49-54页 |
4 资产定价相关理论 | 第54-79页 |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 | 第54-63页 |
·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 | 第54-56页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56-57页 |
·套利定价理论 | 第57-59页 |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 第59-61页 |
·期权定价模型 | 第61-63页 |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模型 | 第63-79页 |
·Amihud-Mendelson流动性溢价模型 | 第63-67页 |
·Jacoby-Fowler-Gottesman流动性调整模型 | 第67-72页 |
·Acharya-Pedersen流动性风险模型 | 第72-79页 |
5 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97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研究设计 | 第80-82页 |
·数据来源 | 第80页 |
·变量选取 | 第80-81页 |
·模型构建 | 第81-82页 |
·实证分析 | 第82-96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82-89页 |
·流动性测量 | 第89-93页 |
·模型回归结果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6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 | 第97-116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研究设计 | 第98-102页 |
·数据来源 | 第98页 |
·变量选取 | 第98-100页 |
·流动性测量 | 第100-102页 |
·模型构建 | 第102页 |
·研究假设 | 第102页 |
·实证分析 | 第102-11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102-105页 |
·模型回归结果 | 第105-107页 |
·分组分析 | 第107-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16-123页 |
·主要结论 | 第116-118页 |
·关于流动性水平的结论 | 第116页 |
·关于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结论 | 第116-117页 |
·关于流动性溢价的结论 | 第117-118页 |
·政策建议 | 第118-123页 |
·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建议 | 第118-120页 |
·关于市场交易产品的建议 | 第120-121页 |
·关于市场参与者的建议 | 第121-12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后记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