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得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有关政府行为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8-35页 |
·政府和政府行为 | 第18-21页 |
·如何看待政府——政府概念的厘定 | 第18-20页 |
·政府行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视角 | 第20-21页 |
·政府行为假设 | 第21-27页 |
·上帝的代言人 | 第22-23页 |
·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 第23-25页 |
·经济人 | 第25-27页 |
·政府行为模式 | 第27-31页 |
·弱政府行为模式 | 第28-29页 |
·强政府行为模式 | 第29-30页 |
·中性政府行为模式 | 第30-31页 |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行为 | 第31-34页 |
·治理理论的提出及核心要义 | 第31-32页 |
·治理理论对政府行为理论的综合和发展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政府产权的理论逻辑 | 第35-69页 |
·政府拥有产权吗? | 第35-47页 |
·权力、权利与产权 | 第35-43页 |
·政府产权的界定 | 第43-47页 |
·政府产权范式:一个新的理论范式? | 第47-57页 |
·范式与产权范式 | 第47-52页 |
·政府产权范式的理论背景 | 第52-55页 |
·政府产权范式的基本内涵 | 第55-57页 |
·政府产权的形成、特性与结构样式 | 第57-68页 |
·政府产权的形成:产权主体的交互作用 | 第57-60页 |
·政府产权的特性 | 第60-64页 |
·政府产权的结构样式 | 第64-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政府产权的边界约束 | 第69-90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的主体力量 | 第69-74页 |
·自我约束 | 第70-71页 |
·普通私人主体 | 第71-72页 |
·政府竞争压力的约束 | 第72-74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的制度架构 | 第74-83页 |
·制度及其架构 | 第74-76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之一:正式制度的规范 | 第76-78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之二:非正式制度的约束 | 第78-81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作用 | 第81-83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制度架构的产权分析 | 第83-89页 |
·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及其规制 | 第83-86页 |
·政府产权边界约束的制度架构:交易成本的视角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中国政府改革与政府产权范式——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支持与理论验证 | 第90-113页 |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政府改革 | 第91-100页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改革的简要回顾 | 第91-95页 |
·政府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转型 | 第95-97页 |
·政府转型的本质是政府产权形成机制的探索和边界约束的调整 | 第97-100页 |
·政府产权变革带来的积极效应:经济领域的经验支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 | 第100-104页 |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争议 | 第100-101页 |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01-102页 |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府产权变革 | 第102-104页 |
·政府产权变革尚存的阻滞效应:政治领域的经验教训——权力寻租与腐败 | 第104-108页 |
·权力寻租与腐败及其表现 | 第105-106页 |
·权力寻租与腐败存在的根源——政府产权没有实质性变革 | 第106-108页 |
·中国政府改革的产权分析 | 第108-112页 |
·假设前提:承认了有限理性,排斥自利性假设 | 第109-110页 |
·交易成本:有减有增 | 第110-112页 |
·政府行为的外部性:难以规制 | 第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中国政府产权边界约束的改革展望 | 第113-134页 |
·中国后改革时代的中心是政府改革 | 第113-115页 |
·中国政府产权边界约束的观念变革 | 第115-120页 |
·进一步开放思想市场 | 第116-117页 |
·逐步确立新政治观 | 第117-120页 |
·中国政府产权边界约束改革的内容 | 第120-130页 |
·加强契约化的正式制度安排——加强宪政建设,完善民主制度 | 第120-127页 |
·发挥非正式制度的规范作用——构建公民社会,培育权力文化 | 第127-130页 |
·中国政府产权边界约束改革的产权分析 | 第130-133页 |
·民主宪政建设的人性基础——有限理性 | 第130-131页 |
·加强宪政建设,完善民主制度——有助于降低政治交易成本 | 第131-132页 |
·构建公民社会,培育权力文化——最大限度消减政府行为的外部性 | 第132-133页 |
·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4-136页 |
·主要结论 | 第134-135页 |
·局限性 | 第135页 |
·一点创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