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 关于“权威”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 (一) 政治学视野下的权威与政党权威 | 第14-18页 |
| 1. 政治学视野下的权威 | 第14-16页 |
| 2. 政治学视野下的政党权威 | 第16-18页 |
| (二) 马克思主义权威观 | 第18-21页 |
| 二、 晋察冀边区党的权威确立的历史分析 | 第21-36页 |
| (一) 民主建政——党的权威的初步确立 | 第21-25页 |
| 1. 抗日民主政权的初创 | 第21-23页 |
| 2. “三三制”民主建政 | 第23-25页 |
| (二) 敌后抗战——党的权威的有效认同 | 第25-29页 |
| 1. 边区军民的对敌作战 | 第25-27页 |
| 2. 敌后抗战中的党的建设 | 第27-29页 |
| (三) 发展经济——党的权威的逐步巩固 | 第29-32页 |
| 1. 组织农业生产 | 第29-30页 |
| 2. 发展工商业 | 第30-32页 |
| (四) 抗战文化宣传——党的权威的进一步提升 | 第32-36页 |
| 1. 大力开展民众教育 | 第32-34页 |
| 2. 大众文艺蓬勃发展 | 第34-36页 |
| 三、 晋察冀边区党的权威确立的基本经验与现实意义 | 第36-44页 |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 | 第36-38页 |
|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政治实践 | 第38-40页 |
| (三) 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 第40-42页 |
| (四) 保持党的权威的现实意义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附录 | 第49-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