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速公路工程围标串标行为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附表索引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围标串标行为分析 | 第18-35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定义 | 第18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利益分析 | 第20-21页 |
| ·湖南省高速公路工程围标串标行为的识别和分类 | 第21-33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识别 | 第21-32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分类 | 第32-33页 |
| ·围标串标行为的危害 | 第33-35页 |
| ·危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 第33-34页 |
| ·损害招投标各方的利益 | 第34页 |
| ·扰乱施工企业市场秩序 | 第34页 |
| ·破坏诚信体系的建设 | 第34页 |
| ·助长腐败现象的蔓延 | 第34-35页 |
| 第3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围标串标行为形成的原因 | 第35-42页 |
| ·围标串标行为形成的背景 | 第35-36页 |
| ·围标串标行为形成的原因 | 第36-42页 |
| ·宏观制度原因 | 第36-37页 |
| ·招标人原因 | 第37-38页 |
| ·投标人原因 | 第38-40页 |
| ·评标办法原因 | 第40-42页 |
| 第4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工程围标串标行为治理对策 | 第42-52页 |
| ·健全宏观制度建设 | 第42-44页 |
| ·建立完善的招投标法规制度体系 | 第42页 |
| ·完善招投标监督力度 | 第42-43页 |
| ·加强并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 | 第43页 |
| ·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 | 第43-44页 |
| ·清理招标代理机构 | 第44页 |
| ·严格规范招标人的职责和程序 | 第44-47页 |
| ·严格招标人权利和义务 | 第44页 |
| ·正确使用标准文件编制招标文件 | 第44-45页 |
| ·加强对领导干部及招投标工作人员的法治 | 第45-46页 |
| ·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 | 第46-47页 |
| ·严格监管投标人 | 第47-49页 |
| ·坚持投标人资质申报资料公示 | 第47页 |
| ·严管投标人基本帐户 | 第47-48页 |
| ·公开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文件信息 | 第48页 |
| ·严厉合同履约管理 | 第48-49页 |
| ·改变评标办法 | 第49-52页 |
| ·全面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 第49页 |
| ·实行全面资格后审 | 第49页 |
| ·双摇号确定中标候选人 | 第49-50页 |
| ·减少评标时人为因素的影响 | 第50页 |
| ·投标人法定代表人到摇号现场确认 | 第50页 |
| ·充分体现了企业信用评价的奖惩措施 | 第50-51页 |
| ·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核查 | 第51页 |
| ·严肃查处投标人违规违法行为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