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法律化的正当性 | 第10-17页 |
·前提性问题:道德法律化的限度 | 第10-11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价值原点:生命价值 | 第11-12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 | 第12-14页 |
·民法基本层面的价值共识:公序良俗原则 | 第12-13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契合 | 第13-14页 |
·小结:兼及我国法确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14-17页 |
·我国法确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我国法确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可能性 | 第15-17页 |
2 我国确立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路径选择 | 第17-29页 |
·现实困境:反思我国法确认旁观者救助义务的路径 | 第17-21页 |
·我国立法的现状及不足 | 第17-19页 |
·我国司法的现状及不足 | 第19-21页 |
·他山之石:国外关于旁观者救助义务的路径选择 | 第21-26页 |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旁观者的救助义务 | 第21-23页 |
·英美法系国家逐步确立旁观者的救助义务 | 第23-26页 |
·比较分析的结论:兼及我国法确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新路径 | 第26-29页 |
3 我国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制度构建 | 第29-40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含义 | 第29-31页 |
·内涵界定 | 第29页 |
·外延分界 | 第29-31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构成要件 | 第31-33页 |
·他人面临生命或重大健康危险 | 第31页 |
·危险的紧迫性 | 第31-32页 |
·需要救助 | 第32页 |
·知道危难 | 第32页 |
·能够救助 | 第32-33页 |
·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效力 | 第33-39页 |
·合理救助情况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效力 | 第33-37页 |
·不救助和不合理救助情况下旁观者救助义务的效力:救助者的侵权责任 | 第37-39页 |
·小结:旁观者的救助义务的制度设计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