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1页 |
·组织工程 | 第10-16页 |
·组织工程的定义 | 第10页 |
·组织工程的要素 | 第10-16页 |
·骨软骨 | 第16-21页 |
·骨软骨结构 | 第16-17页 |
·软骨下骨的生理功能 | 第17-18页 |
·骨软骨的损伤 | 第18页 |
·骨软骨缺损的自发修复 | 第18-19页 |
·深层骨软骨缺损的医学处理 | 第19-21页 |
·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支架策略1:成骨支架和无软骨支架 | 第21页 |
·支架策略2:不同支架分别形成骨和软骨 | 第21-23页 |
·支架策略3:异质整体双层支架 | 第23页 |
·支架策略4:均质整体双层支架 | 第23-24页 |
·基因传输技术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MSC在TGF-β1活化的壳聚糖/明胶支架和BMP-2活化的壳聚糖/明胶/羟基磷灰石支架上的生长 | 第31-40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质粒DNA的扩增与纯化 | 第32-33页 |
·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33页 |
·单层支架的制作和质粒活化 | 第33-34页 |
·细胞种植和实验体外分组 | 第34页 |
·支架的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34页 |
·MSC在基因活化材料上的生长增殖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37页 |
·MSC的提取与培养 | 第35页 |
·支架形态 | 第35-36页 |
·MSC在支架上的依附 | 第36页 |
·MSC在基因活化支架上的生长 | 第36-37页 |
·实验讨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MSc在TGF-β1活化的壳聚糖/明胶支架和BMP-2活化的壳聚糖/明胶/羟基磷灰石支架上的分化 | 第40-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双层培养复合物的建立 | 第41-42页 |
·双层体系中中TGF-β1和BMP-2蛋白因子的表达 | 第42页 |
·real-time PCR检测GAM上MSC骨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2-43页 |
·基因活化材料的包埋和切片 | 第43页 |
·双层培养复合物的HE组织学检测 | 第43-44页 |
·双层培养复合物的免疫组化检测 | 第44页 |
·结果 | 第44-47页 |
·双层体系中TGF-β1和BMP-2蛋白因子的表达 | 第44-45页 |
·双层体系中中骨软骨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 | 第45-46页 |
·双层培养复合物的免疫组化检测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双基因活化的双层支架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体内试验 | 第50-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基因活化的双层复合物的构建及体内试验的分组 | 第51页 |
·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构建及修复实验 | 第51-52页 |
·兔膝关节标本取材 | 第52页 |
·组织标本的包埋和切片 | 第52页 |
·修复缺损部位的组织学检测 | 第52-53页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60页 |
·空白对照的修复效果 | 第53-55页 |
·未活化的双层支架修复效果 | 第55-57页 |
·BMP-2活化的单层支架修复效果 | 第57页 |
·TGF活化的单层支架修复效果 | 第57-58页 |
·双基因活化的双层支架修复效果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