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大型滑行类游乐设备的发展 | 第11-14页 | 
| ·过山车的历史 | 第11-12页 | 
| ·过山车在我国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过山车的分类 | 第13-14页 | 
| ·大型滑行类游乐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过山车的传统设计方法 | 第16-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大型滑行类游乐设备路轨的建模 | 第20-47页 | 
| ·过山车路轨建模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20-31页 | 
| ·过山车路轨的结构 | 第20-21页 | 
| ·过山车路轨的建模方法 | 第21-31页 | 
| ·立环处奇异现象的分析 | 第31-37页 | 
| ·基准曲线拟合方法的调整 | 第32-36页 | 
| ·坐标转换程序的调整 | 第36-37页 | 
| ·四元数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 ·四元数的概念以及旋转描述 | 第37-40页 | 
| ·四元数插值 | 第40-41页 | 
| ·基于四元数理论的立环轨道调整 | 第4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过山车路轨建模与调整软件的设计 | 第47-58页 | 
| ·MATLAB 与 VB 混合编程 | 第47-49页 | 
| ·通过 ActiveX 方式 | 第48页 | 
| ·通过动态链接库方式 | 第48页 | 
| ·通过嵌入 VB 的矩阵函数库 MatrixVB 的方法 | 第48-49页 | 
| ·DDE 技术 | 第49页 | 
| ·过山车路轨设计与调整系统的建立 | 第49-57页 | 
| ·过山车路轨设计系统 | 第49-53页 | 
| ·过山车路轨调整系统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摩托过山车的动力学仿真 | 第58-83页 | 
| ·虚拟样机技术以及 ADAMS 软件 | 第59-61页 | 
| ·摩托过山车动态仿真模型 | 第61-67页 | 
| ·摩托过山车轨道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 ·摩托过山车车体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 ·将摩托过山车几何模型导入到 ADAMS | 第65-67页 | 
| ·添加约束和施加载荷 | 第67-76页 | 
| ·摩托过山车各构件之间的约束 | 第68-70页 | 
| ·施加载荷 | 第70-76页 | 
| ·动力学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 ·模型验证 | 第76-77页 | 
| ·求解器的选择 | 第77页 | 
| ·仿真步长的选择 | 第77-79页 | 
| ·动力学仿真结果 | 第79-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五章 摩托过山车的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83-87页 | 
| ·摩托过山车现场试验 | 第83-85页 | 
| ·加速度的测量及实验数据对比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附录 1 过山车轨道基准曲线拟合程序 | 第90页 | 
| 附录 2 空间坐标转换程序 | 第90-91页 | 
| 附录 3 两点直线法求切向向量的算法程序 | 第91页 | 
| 附录 4 三点圆弧法法求切向向量的算法程序 | 第91-92页 | 
| 附录 5 过山车轨道生成软件的轨道生成程序 | 第92-93页 | 
| 附录 6 过山车轨道生成软件的轨距和横倾角的调整程序 | 第93-97页 | 
| 附录 7 过山车轨道生成软件的基准曲线的调整程序 | 第97-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