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银行卡冒用行为的法理分析 | 第11-21页 |
第一节 从一起银行卡冒用案件谈起 | 第11页 |
第二节 银行卡业务中法律关系的解读 | 第11-19页 |
一、 银行卡的界定 | 第12页 |
二、 银行卡业务关系的传统法学理论梳理 | 第12-17页 |
三、 解读银行卡业务关系的新视角:金融消费者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银行卡冒用行为的解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银行卡冒用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缘由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抽样案例之总体分析 | 第21-22页 |
二、 抽样案例之具体解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根源 | 第24-27页 |
一、 直接原因:立法中的缺陷 | 第24-26页 |
二、 根源所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缺失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现有法律体系下司法应对的反思与突破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债权准占有人制度与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交易密码与持卡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举证责任的承担 | 第30-33页 |
一、 持卡人的举证责任 | 第30-31页 |
二、 银行的举证责任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立法的构建与完善 | 第33-45页 |
第一节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3-37页 |
一、 银行业发达国家的三种模式 | 第33-35页 |
二、 我国的立法选择:专门性立法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立法内容的设计 | 第37-45页 |
一、 电子资金划拨制度的引入 | 第37-38页 |
二、 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明确 | 第38-41页 |
三、 责任承担的原则与限额设定 | 第41-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