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成背景及其理论来源 | 第11-24页 |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成背景 | 第11-13页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来源 | 第13-24页 |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思想及劳动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 第14-17页 |
2. 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 第17-20页 |
3.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异化思想及劳动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 第20-24页 |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其所体现的人本思想 | 第24-36页 |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 | 第24-29页 |
1.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 第24-26页 |
2. 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 | 第26-27页 |
3. 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 第27-28页 |
4.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 第28-29页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所体现的人本思想 | 第29-36页 |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 | 第36-54页 |
(一) 异化劳动理论所折射的内容正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内容 | 第36-40页 |
(二) 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 第40-44页 |
1. 和谐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了时代的主题 | 第40-41页 |
2. 不和谐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 第41-42页 |
3. 建构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 | 第42-43页 |
4. 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43-44页 |
(三)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44-54页 |
1. 异化的过程包含着异化扬弃的过程 | 第45-46页 |
2. 异化扬弃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 第46-49页 |
3. 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 | 第49-51页 |
4. 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异化现象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