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及特点 | 第8页 |
·棉粕的营养价值 | 第8-9页 |
·棉粕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 第9页 |
·饲料小分子多肽的特性和营养 | 第9-10页 |
·小肽生产 | 第10页 |
·蛋白水解物苦味产生的机理 | 第10-11页 |
·常用评价小肽饲料价值指标 | 第11页 |
·微生物发酵棉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固态发酵是改良棉粕品质的首选工艺 | 第11页 |
·棉粕固态发酵的菌种筛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棉粕发酵的研究及应用 | 第12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原料 | 第14页 |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菌株 | 第14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14-16页 |
·培养基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菌种筛选 | 第16页 |
·各指标测定 | 第16-17页 |
·菌株初步鉴定 | 第17-18页 |
·混菌发酵实验 | 第18页 |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18-19页 |
·单、混菌发酵效果比较研究 | 第19-21页 |
·单、混菌发酵过程各种蛋白酶活性变化 | 第19-20页 |
·单、混菌发酵前后棉粕蛋白质分子量变化 | 第20页 |
·单、混菌发酵前后棉粕水溶性多肽分子量分布 | 第20页 |
·单、混菌发酵前后棉粕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20-21页 |
·混菌发酵棉粕营养价值及活性产物分析研究 | 第21-24页 |
·混菌发酵前后棉粕氨基酸营养变化 | 第21页 |
·混菌发酵过程棉粕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21页 |
·混菌发酵前后棉粕底物有机酸组成变化 | 第21-22页 |
·混菌发酵前后其他营养因子及抗营养因子成分变化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4-48页 |
·改良棉粕蛋白菌株的选育与鉴定 | 第24-30页 |
·改良棉粕蛋白菌株的筛选 | 第24-25页 |
·菌种初步鉴定 | 第25-27页 |
·混菌发酵 | 第27-29页 |
·混菌发酵(A.niger P1:B.subtilis H1=1:1)“电镜扫描图” | 第29-30页 |
·混菌发酵条件优化 | 第30-37页 |
·混菌发酵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0-31页 |
·麸皮对棉粕蛋白降解的影响 | 第31页 |
·无机氮源的选择 | 第31-32页 |
·无机盐的添加对棉粕蛋白降解的影响 | 第32页 |
·装料量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含水量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温度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pH 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接种量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接菌比例(A.niger P1:B.subtilis H1)对棉粕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35-37页 |
·混菌发酵协同改良棉粕蛋白研究 | 第37-42页 |
·单、混菌发酵过程各种蛋白酶活性变化 | 第37-39页 |
·单、混菌发酵前后棉粕水溶性多肽分子量分布比较 | 第39-41页 |
·单、混菌发酵前后棉粕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41-42页 |
·混菌发酵棉粕的营养价值及活性产物分析研究 | 第42-46页 |
·发酵前后棉粕蛋白分子量分布变化 | 第42页 |
·发酵前后棉粕总氨基酸组成变化 | 第42-43页 |
·混菌发酵过程棉粕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混菌发酵对棉粕底物有机酸产生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混菌发酵对棉粕脂肪及组成的影响 | 第45页 |
·混菌发酵对棉粕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课题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54页 |
附录2:图谱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