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邓小平公平观形成的背景 | 第11-20页 |
(一) 邓小平公平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 第11-16页 |
1.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 | 第11-14页 |
2. 邓小平科学认识并克服了毛泽东公平思想的局限性 | 第14-16页 |
(二) 邓小平公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6-17页 |
(三) 邓小平公平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 第17-20页 |
二、邓小平公平观的基本内容 | 第20-34页 |
(一) 邓小平的经济公平思想 | 第20-26页 |
1. 增加社会财富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 第21-22页 |
2. 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 第22-24页 |
3.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第24-25页 |
4. 坚持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 第25-26页 |
(二) 邓小平的政治公平思想 | 第26-30页 |
1. 反对家长制及各种特权 | 第27-28页 |
2. 公民应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 | 第28-29页 |
3. 坚持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政治公平的保障 | 第29-30页 |
(三) 邓小平的文化公平思想 | 第30-34页 |
1. 坚持自由平等的文化权益 | 第31-32页 |
2. 坚持教育公平 | 第32-34页 |
三、邓小平的公平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34-48页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 | 第34-41页 |
(二) 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 | 第41-48页 |
1. 培养社会主义公平理念是实现公平的思想基础 | 第41-42页 |
2.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 第42-43页 |
3. 加强法制建设,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 第43-44页 |
4.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实现公平的群众基础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