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试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1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10-13页
  (一) 理论价值第10-11页
  (二) 现实意义第11-13页
 三、研究现状第13-18页
  (一) 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问题第14-15页
  (二)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三)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问题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 文本挖掘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18-19页
  (二) 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第19页
  (三) 以问题为先导,借助问题切入论述的方法第19-20页
 五、可能的创新点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第21-37页
 一、对理论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关于理论来源的判断标准第21-25页
  (一) 对现有观点的辨析第22-24页
  (二) 标准的提出第24-25页
 二、判别标准的实际运用——以维科和康德的世界历史思想为例第25-30页
  (一) 维科的世界历史理论第26-27页
  (二) 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第27-30页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来源——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第30-35页
  (一)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及特点第31-33页
  (二)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超越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第37-55页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时间第38-41页
  (一) 关于世界历史形成时间的定义第38页
  (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前提第38-39页
  (三) 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世界历史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第39-40页
  (四) 大工业条件下的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标志第40-41页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第41-45页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总的动力来源第42-43页
  (二) 分工和普遍交往的交互运动是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直接动力第43-44页
  (三) 资本的扩张性和资本竞争是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动力第44-45页
 三、世界历史,民族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第45-50页
  (一) 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第46-48页
  (二) 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第48-50页
 四、世界历史和人的发展第50-54页
  (一) 世界历史条件下资本对人的影响第50-53页
  (二) 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势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延伸和拓展第55-66页
 一、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第56-59页
  (一)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定义第56-57页
  (二) 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分析第57-58页
  (三) 列宁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问题的论述以及一国胜利论第58-59页
 二、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第59-61页
  (一) 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第59-60页
  (二) 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第60-61页
 三、列宁,卢森堡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61-65页
  (一) 列宁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62-63页
  (二) 卢森堡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语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气场”研究
下一篇:论邓小平的公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