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内容框架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4-24页 |
| ·企业竞争力概念 | 第14-17页 |
| ·国内外学者的定义 | 第14-15页 |
| ·企业竞争力与其他概念间的辨析 | 第15-17页 |
| ·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17-19页 |
| ·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 第19-20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 ·船舶工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我国造船企业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 ·两大造船集团现状 | 第24-25页 |
| ·长三角造船企业现状 | 第25-31页 |
| ·江苏省造船企业现状 | 第25-28页 |
| ·浙江省造船企业现状 | 第28-30页 |
| ·上海市造船企业现状 | 第30-31页 |
| ·环渤海、珠三角造船企业现状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 第34-51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定义 | 第34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 第34-39页 |
| ·第一维,从造船企业类型确定关键因素 | 第35-37页 |
| ·第二维,从造船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确定关键因素 | 第37-38页 |
| ·第三维,从船舶市场竞争结构确定关键因素 | 第38-39页 |
| ·基于 AHP 的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 第39-50页 |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39页 |
| ·AHP 操作过程 | 第39-43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5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 第45-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我国造船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51-70页 |
| ·造船企业的选择 | 第51-53页 |
| ·造船企业的选择原则 | 第51页 |
| ·造船企业的选择标准 | 第51-53页 |
| ·数据的收集 | 第53-57页 |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57-61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61-66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综合比较 | 第61-62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分项比较 | 第62-66页 |
| ·我国造船企业问题分析 | 第66-69页 |
| ·我国造船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 ·我国造船企业集群化分析 | 第67-68页 |
| ·我国造船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 第68-69页 |
| ·我国造船企业成本分析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我国造船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70-73页 |
| ·优化船舶产品结构 | 第70-71页 |
| ·优化三大主力船型结构 | 第70页 |
| ·进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 | 第70-71页 |
| ·积极推进整合重组 | 第71页 |
| ·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 第71-72页 |
| ·降低造船成本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73-74页 |
| 造船企业竞争力专家问卷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详细摘要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