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熊琏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平思想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熊琏所处时代背景 | 第13-16页 |
一 清代重视女教的时代氛围 | 第13-14页 |
二 男性文人学者对女性创作的支持 | 第14-15页 |
三 女性结社拜师学艺的社会风气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熊琏生平思想 | 第16-19页 |
一 闺秀式的家庭教育——“彩笔空挥,瑶琴漫抚” | 第16-17页 |
二 “所适非人”的婚姻悲剧——“微茫身世,谁问茫茫天道” | 第17-18页 |
三 深沉的反哺之情-----“追哺何能,血泪犹哽咽”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熊琏词的题材内容 | 第19-35页 |
第一节 感怀性情的闺阁咏怀词 | 第20-23页 |
第二节 至情至性的感悼故人词 | 第23-26页 |
第三节 别具旨趣的酬赠题画词 | 第26-30页 |
第四节 借物寄意的咏物言志词 | 第30-35页 |
第三章 熊琏词的思想内涵 | 第35-44页 |
第一节 红颜薄命意识-----“我为红颜聊吐气” | 第35-38页 |
第二节 青衿同悲的人文关怀-----“今古才人都冷落” | 第38-41页 |
第三节 自我苦难的精神超越-----“浮世悲欢,几个邯郸佳境” | 第41-44页 |
第四章 熊琏词的艺术特色 | 第44-56页 |
第一节 缠绵幽怨——“天高有梦难寻觅,瑶琴一曲无人识”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勃郁怒气——“冤魂都迸啼鹃血”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语言朴素——“问谁向浮云深处,弦管试吹开” | 第49-53页 |
第四节 词境冷寂——“冷寂谁将冷笔描”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