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黄瓜灰霉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作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引言第13-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33页
   ·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5-24页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第15-16页
     ·灰霉病的发生第16-18页
     ·生防微生物研究现状第18-24页
   ·生防菌抗病机制研究第24-29页
     ·竞争作用第24-25页
     ·拮抗作用第25-26页
     ·重寄生作用第26页
     ·溶菌作用第26-27页
     ·诱导抗性第27-29页
   ·芽孢杆菌在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第29-33页
     ·芽孢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第29-30页
     ·芽孢杆菌生防应用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研究展望第31-33页
2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33-54页
   ·材料第33-35页
     ·土样来源第33页
     ·供试病原菌第33-34页
     ·培养基第34页
     ·试剂第3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4-35页
   ·方法第35-42页
     ·芽孢杆菌的分离和纯化第35页
     ·拮抗菌的筛选第35-36页
     ·拮抗菌抑菌谱的测定第36页
     ·继代培养第36页
     ·菌种保存第36页
     ·拮抗菌的鉴定第36-42页
   ·结果第42-51页
     ·芽孢杆菌的分离第42-43页
     ·拮抗菌的初筛第43-44页
     ·拮抗菌的复筛第44-45页
     ·传代稳定性第45-46页
     ·拮抗菌抑菌谱的测定第46-47页
     ·拮抗菌分类鉴定第47-51页
   ·小结第51页
   ·讨论第51-54页
3 ch2-22 发酵条件和抗菌物质初步研究第54-70页
   ·材料第54页
     ·实验菌株第54页
     ·培养基第54页
   ·方法第54-59页
     ·菌株 ch2-22 发酵条件研究第54-55页
     ·发酵液性质研究第55-56页
     ·抗菌物质初步研究第56-59页
   ·结果第59-67页
     ·菌株 ch2-22 发酵条件研究第59-61页
     ·菌株 ch2-22 发酵液性质研究第61-64页
     ·抗菌物质初步研究第64-67页
   ·小结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4 短短芽孢杆菌 ch2-22 抗菌机理研究第70-90页
   ·材料第70-71页
     ·供试黄瓜品种第70页
     ·供试菌株第70页
     ·培养基第70页
     ·试剂第70-71页
     ·主要仪器第71页
   ·方法第71-79页
     ·菌株 ch2-22 产蛋白酶能力的测定第71页
     ·菌株 ch2-22 无菌滤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第71-72页
     ·菌株 ch2-22 发酵滤液诱导抗性测定第72-79页
   ·结果第79-88页
     ·菌株 ch2-22 产酶能力测定第79页
     ·ch2-22 无菌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79-80页
     ·ch2-22 无菌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80-81页
     ·ch2-22 无菌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81页
     ·过氧化物酶(POD)第81-82页
     ·多酚氧化酶(PPO)第82-8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第83-84页
     ·过氧化氢酶(CAT)第84-8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85-86页
     ·β-1,3 葡聚糖酶第86-87页
     ·几丁质酶第87-88页
   ·小结第88-89页
   ·讨论第89-90页
5 ch2-22 发酵滤液对黄瓜的防病促生作用第90-103页
   ·材料第90页
     ·供试菌株第90页
     ·供试黄瓜品种第90页
   ·方法第90-95页
     ·离体防效测定第90页
     ·室内盆栽法测定防病效果和治疗效果第90-91页
     ·菌株 ch2-22 发酵滤液的促生作用测定第91-95页
   ·结果第95-101页
     ·ch2-22 对黄瓜灰霉病离体防效测定第95页
     ·盆栽实验测定 ch2-22 防病和治病效果第95-96页
     ·ch2-22 发酵滤液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96-97页
     ·ch2-22 对黄瓜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第97-99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99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99-100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00-101页
   ·小结第101页
   ·讨论第101-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后记(含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动态变化初探--以半湿润区灌溉农业为主的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下一篇:控制水稻开花基因OsEF1及其互作基因OsK4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