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小刚的悲剧性电影及其审美理想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演变 | 第15-20页 |
一、 冯小刚的荧幕人生 | 第15-16页 |
二、 冯氏电影的前期风格 | 第16-18页 |
三、 近年来的风格转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冯小刚悲剧性电影的内容分析 | 第20-28页 |
一、 冯氏“悲喜剧” | 第20-24页 |
(一) 《一声叹息》的悲剧性分析 | 第20-21页 |
(二) 《手机》的悲剧性分析 | 第21-22页 |
(三) 《天下无贼》的悲剧性分析 | 第22-23页 |
(四) 《非诚勿扰 2》的悲剧性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典型的悲剧 | 第24-28页 |
(一) 《夜宴》的悲剧性分析 | 第24-25页 |
(二) 《集结号》的悲剧性分析 | 第25-26页 |
(三) 《唐山大地震》的悲剧性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冯小刚悲剧性电影的艺术风格与叙事特点 | 第28-35页 |
一、 冯小刚电影悲剧性电影的艺术风格 | 第28-30页 |
(一) 现实主义 | 第28-29页 |
(二) 以喜衬悲 | 第29-30页 |
(三) 关怀人性 | 第30页 |
二、 冯小刚电影悲剧性电影的叙事特点 | 第30-35页 |
(一) 平民主题的选择与把握 | 第30-31页 |
(二) 冷静切入与细致描写 | 第31-32页 |
(三) 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定势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冯氏悲剧性电影的审美理想 | 第35-40页 |
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第35-36页 |
二、 真、善、美的统一 | 第36-38页 |
三、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冯氏悲剧性电影的剧场效应 | 第40-45页 |
一、 悲剧感和崇高感 | 第40-41页 |
二、 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第41-42页 |
三、 对生活态度的感悟 | 第42-43页 |
四、 回归纯净的心灵家园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