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阈下《青春之歌》的版本流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1 《青春之歌》的版本流变过程 | 第15-31页 |
| ·初版本与再版本对校 | 第15-27页 |
| ·感情抒写的全面收缩 | 第17-21页 |
| ·阶级意识的强行介入 | 第21-24页 |
| ·革命叙事的强化扩容 | 第24页 |
| ·人物形象的扁平处理 | 第24-27页 |
| ·再版本和重印本对校 | 第27-31页 |
| ·政治话语的极端化 | 第27-29页 |
| ·革命形象的神圣化 | 第29-31页 |
| 2 《青春之歌》政治社会化传播语境 | 第31-46页 |
| ·政治语境 | 第31-38页 |
| ·政治宣教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刚性诉求 | 第31-35页 |
| ·政治语境规约《青春之歌》的生存际遇 | 第35-38页 |
| ·媒介语境 | 第38-46页 |
| ·媒介的政治导向 | 第38-40页 |
| ·“大讨论”的舆论效应 | 第40-46页 |
| 3 《青春之歌》版本流变的两难困境 | 第46-60页 |
| ·政治社会化的显性效果 | 第46-53页 |
| ·接受群体的自觉认同 | 第46-47页 |
| ·创作主体的主动迎合 | 第47-53页 |
| ·版本流变中文学独立性的隐性显现 | 第53-60页 |
| ·文学独立性的有限打捞 | 第53-56页 |
| ·作家独立性的隐性显现 | 第56-60页 |
| 4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A 《青春之歌》各版本比较情况(部分) | 第65-68页 |
| 附录B 初版本和再版本人物形象对校 | 第68-7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