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台湾地区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 大陆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解释制度概述 | 第17-27页 |
(一) 司法院的地位及机构设置 | 第17页 |
(二) 司法院大法官的性质 | 第17-18页 |
1. 司法院大法官的地位 | 第17-18页 |
2. 司法院大法官的来源 | 第18页 |
(三) 司法院大法官的解释程序 | 第18-21页 |
1. 声请 | 第19-20页 |
2. 审查 | 第20页 |
3. 公布 | 第20-21页 |
4. 执行 | 第21页 |
(四) 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的效力 | 第21-23页 |
1. 溯及无效 | 第21-22页 |
2. 实时失效 | 第22页 |
3. 将来失效 | 第22页 |
4. 警告性裁判 | 第22-23页 |
(五) 司法院大法官就教育议题解释回顾 | 第23-27页 |
二、特别权力关系阶段 | 第27-32页 |
(一) 特别权力关系的内涵 | 第27-28页 |
1. 涵义 | 第27页 |
2. 特征 | 第27-28页 |
(二) 特别权力关系的类型 | 第28-29页 |
(三) 台湾地区特别权力在学关系的确立 | 第29-30页 |
1. 判例缘起 | 第29-30页 |
2. 判例内容 | 第30页 |
(四) 特别权力关系下的大学在学关系 | 第30-32页 |
三、特别权力关系的动摇阶段 | 第32-37页 |
(一) 第382号解释概述 | 第32-33页 |
1. 解释缘起 | 第32-33页 |
2. 核心内容 | 第33页 |
(二) 第382号解释对台湾地区在学关系的影响 | 第33-34页 |
1. 学生的基本受教育权得到保护 | 第33-34页 |
2. 私立学校具有一定公立学校的地位 | 第34页 |
(三) 社会各界对第382号解释的应对 | 第34-35页 |
1. 台湾地区“教育部”的反应 | 第35页 |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反应 | 第35页 |
(四) 第382号解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 第35-37页 |
四、一般权力关系的兴起阶段 | 第37-48页 |
(一) 第684号解释概述 | 第37-40页 |
1. 解释缘起 | 第37-38页 |
2. 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二) 第684号解释对台湾地区大学在学关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 社会各界对第684号解释的应对 | 第41-46页 |
1. 台湾“教育部”对第684号的应对 | 第41-43页 |
2. 大学协进会对第684号解释的应对 | 第43-45页 |
3. 大学对第684号解释的应对 | 第45-46页 |
(四) 第684号解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 第46-48页 |
1. 未顾及大学以外学生的救济权 | 第46-47页 |
2. 未顾全对该号声请人的救济 | 第47页 |
3. 未厘清司法审查的范围与标准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