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水电站下游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 ·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 ·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6-28页 |
|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 第16-17页 |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 ·时间,空间特性 | 第18页 |
| ·量、质的保证 | 第18页 |
| ·阈值特征 | 第18-19页 |
| ·社会、环境和生态属性 | 第19页 |
|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 | 第19-20页 |
|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 第20-28页 |
| ·保障水生动植物系统稳定所需的生态基流量 | 第20-23页 |
| ·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需水量 | 第23-24页 |
| ·保持水体调节气候所损耗的蒸发需水量 | 第24页 |
| ·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24-25页 |
| ·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 第25页 |
| ·水上娱乐环境、景观和航运的需水量 | 第25-26页 |
| ·河道内输沙排盐需水量 | 第26-27页 |
| ·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 | 第27-28页 |
| 3. 二滩水电站减水河段概况 | 第28-35页 |
| ·减水河段环境概况 | 第28-29页 |
| ·工程简况 | 第29-30页 |
| ·环境特征 | 第30-31页 |
| ·地理位置 | 第31-32页 |
| ·地形地质 | 第32-33页 |
| ·水文气象 | 第33-35页 |
| 4. 二滩水电站开发对河流系统功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植物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动物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移民和水库淹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36页 |
| ·水电站运行期间对大坝下游影响 | 第36-37页 |
| ·电站开发对河流系统功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5. 二滩下游河段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 第38-48页 |
| ·河段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38-39页 |
| ·计算维持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所需的生态基流量 | 第39-44页 |
| ·Tennant 法计算生态基流量 | 第40-42页 |
| ·最小月平均径流法计算生态基流量 | 第42页 |
| ·R2CROSS 法计算生态基流量 | 第42-44页 |
| ·最小稀释净化需水量的计算 | 第44页 |
| ·保持水体调节气候所损耗的蒸发需水量的计算 | 第44页 |
| ·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 第44页 |
| ·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的计算 | 第44-45页 |
| ·水上娱乐、景观和航运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 第45页 |
| ·河道内输沙需水量的计算 | 第45-46页 |
| ·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量的计算 | 第46-47页 |
| ·区间汇流的计算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