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页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与现实障碍 | 第16-23页 |
一、马克思“跨越”理论设想的产生 | 第16-19页 |
(一) 马克思“跨越”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18页 |
(二) 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具体内容 | 第18-19页 |
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及面临的现实难题 | 第19-23页 |
(一) 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 第20-21页 |
(二)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的全面推行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对“跨越”理论实践难题的破解 | 第23-35页 |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 第23-26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 | 第23-24页 |
(二) 提出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 第24页 |
(三) 探索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第24-25页 |
(四)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一定程度阻碍了对生产力的跨越 | 第25-26页 |
二、邓小平的生产力跨越发展思想及其对“跨越”理论的重大突破18 | 第26-32页 |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明确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道路 | 第27-28页 |
(二)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 第28-29页 |
(三) 引进外资,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第29-30页 |
(四) 经济特区成为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交流的窗口 | 第30-31页 |
(五)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 第31-32页 |
三、江泽民、胡锦涛对生产力跨越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 第35-44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一) 现实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冲突 | 第35-36页 |
(二) 市场经济尚未成熟 | 第36-37页 |
(三) 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 | 第37-38页 |
二、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探讨 | 第38-44页 |
(一) 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 第38页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 第38-40页 |
(三) 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