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城县采煤区地质环境及其对城镇建设的影响--以皇城联营煤矿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2 区域地理特征 | 第14-17页 |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14-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4-15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水文气象 | 第15-16页 |
| ·土壤植被 | 第16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7页 |
| 3 区域地质特征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7-26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7-22页 |
| ·地层 | 第17页 |
| ·地质构造 | 第17-19页 |
| ·煤系地层特征 | 第19-22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页 |
| ·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 第22-23页 |
|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3-26页 |
| ·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 第24-26页 |
| 4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 第26-51页 |
| ·矿山地质灾害 | 第26-36页 |
| ·地面塌陷 | 第28-31页 |
| ·地裂缝 | 第31-34页 |
| ·滑坡 | 第34-36页 |
| ·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 | 第36-39页 |
| ·地面塌陷破坏土地 | 第37-38页 |
| ·煤矸石压占土地 | 第38页 |
| ·采煤造成土壤污染 | 第38-39页 |
| ·煤炭开采对水资源水环境的污染 | 第39-40页 |
| ·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 第39-40页 |
| ·对地下水的污染 | 第40页 |
| ·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 | 第40-51页 |
| ·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 ·评价因子的分级与取值 | 第42-43页 |
| ·评价体系权值的确定 | 第43-47页 |
| ·矿山地质环境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51页 |
| 5 煤炭开采对城镇建设的影响 | 第51-57页 |
| ·对城镇建筑物的影响 | 第51-55页 |
| ·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地表移动变形值的计算 | 第52-54页 |
| ·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因素 | 第54-55页 |
| ·对城镇公共设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对交通设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对输水线路及输气管道的影响 | 第56页 |
| ·对通讯及供电设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6 矿区环境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 第57-64页 |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 | 第57-58页 |
| ·防灾减灾、以人为本 | 第57页 |
|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 第57页 |
|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 第57页 |
|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 第57-58页 |
|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 | 第58-64页 |
| ·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的措施 | 第58-61页 |
| ·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 第61页 |
| ·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的保护措施 | 第61-62页 |
| ·采空区上建筑物的防御措施 | 第62-6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