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车磨床进给箱系统关键部件的特性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进给箱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常见故障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进给箱系统常见故障 | 第17页 |
·软件介绍 | 第17-20页 |
·Solidworks 软件概述 | 第17-18页 |
·ANSYS Workbench 软件概述 | 第18-19页 |
·Hyperworks 软件概述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0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有限元法静动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2-24页 |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静力分析基础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球面车磨床进给系统输入轴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输入轴的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输入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轴承的简化 | 第30-31页 |
·几何体建模 | 第31-33页 |
·网格划分 | 第33页 |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33-34页 |
·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球面车磨床进给系统输入轴的振动分析 | 第36-43页 |
·引言 | 第36页 |
·基本原理 | 第36-38页 |
·模态分析 | 第38-41页 |
·约束的施加及求解 | 第38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8-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球面车磨床进给系统输入轴的有限元疲劳分析 | 第43-51页 |
·引言 | 第43页 |
·疲劳分析理论 | 第43-44页 |
·疲劳分析 | 第44-49页 |
·疲劳分析寿命步骤 | 第44页 |
·载荷谱及设计寿命的确定 | 第44-45页 |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 第45-46页 |
·分析计算 | 第46-49页 |
·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球面车磨床进给系统齿轮副的接触分析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页 |
·弹性接触有限元理论 | 第51-53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基本假设 | 第54页 |
·基本参数和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约束和载荷的施加 | 第55页 |
·有限元法计算齿轮接触应力 | 第55-57页 |
·赫兹公式计算齿轮接触应力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进给箱体模态特性分析及拓扑优化 | 第59-70页 |
·引言 | 第5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 | 第59-61页 |
·模型导入及网格划分 | 第59页 |
·质量检查 | 第59-60页 |
·模态分析 | 第60-61页 |
·进给箱体拓扑 | 第61-65页 |
·拓扑优化理论及算法 | 第61-64页 |
·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的定义 | 第64页 |
·优化结果 | 第64-65页 |
·进给箱体的二次设计 | 第65-68页 |
·新几何模型的创建 | 第65页 |
·拓扑优化前后模态频率对比 | 第65-68页 |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1.结论 | 第70-71页 |
2.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