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9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31页 |
·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社区银行概述 | 第19-20页 |
·小额信贷概述 | 第20-24页 |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 | 第24-25页 |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 第25-28页 |
·贴近社区的地域优势 | 第25页 |
·点多面广的网络优势 | 第25-26页 |
·机遇众多的市场优势 | 第26页 |
·强大的资金优势 | 第26-27页 |
·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 第27-28页 |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意义 | 第28-29页 |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 第28页 |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带动农村金融事业进步 | 第28页 |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良性循环 | 第28-29页 |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 | 第29页 |
·小额信贷的需求的急迫性为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 第29页 |
·大量国外经验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 第29-31页 |
第3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 第31-38页 |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小额信贷有效供给不足 | 第31-32页 |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 | 第32页 |
·小额信贷需求主体情况多样 | 第32-33页 |
·小额信贷目前取得的成果 | 第33页 |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信贷业务成本收益不匹配 | 第34页 |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 第34-35页 |
·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 | 第35页 |
·以小额质押贷款为例进行的SWOT分析 | 第35-38页 |
第4章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方面的经验 | 第38-43页 |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概况 | 第38-39页 |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 第38-39页 |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 第39页 |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 | 第39-41页 |
·建立穷人自己的贷款组织 | 第39-40页 |
·建立合理小组联保贷款机制 | 第40-41页 |
·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 第41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 | 第41-43页 |
·明确小额信贷内涵 | 第41页 |
·制定符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的制度规范 | 第41-42页 |
·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 | 第42-43页 |
第5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的策略选择 | 第43-48页 |
·设计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产品 | 第43-45页 |
·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创新业务 | 第43页 |
·明确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社区银行定位 | 第43-44页 |
·设计成本收益相匹配的小额信贷模式 | 第44-45页 |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 第45-48页 |
·制定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强化内控机制,降低操作风险 | 第46页 |
·完善风险转移和担保机制 | 第46页 |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 第46-47页 |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