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队论的公交进站影响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15-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文章节结构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公交站台分类及公交停站特性分析 | 第18-25页 |
·公交站台分类 | 第18-21页 |
·基于设置位置分类 | 第18-19页 |
·基于站台形式分类 | 第19-20页 |
·基于设置方法分类 | 第20-21页 |
·公交停站特征分析 | 第21-24页 |
·公交到达频率分析 | 第21页 |
·公交停站分析 | 第21-22页 |
·公交进站分析 | 第22页 |
·公交出站分析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公交停靠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分析 | 第25-35页 |
·公交停靠影响路段车流分析 | 第25-27页 |
·公交车流分析 | 第25-26页 |
·非机动车流分析 | 第26-27页 |
·机动车流分析 | 第27页 |
·路段社会车流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3页 |
·道路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公交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路段车流因素 | 第29-33页 |
·公交停靠影响范围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公交停靠对社会车辆的延误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35-57页 |
·延误的模型建立 | 第35-40页 |
·公交站台和道路形式的选取 | 第35-36页 |
·基于排队论的公交停靠对后续社会车辆延误模型 | 第36-39页 |
·基于BPR函数的路段车辆速度模型 | 第39-40页 |
·应用模型 | 第40页 |
·数据调研 | 第40-44页 |
·调查地点的选取 | 第40-41页 |
·路段及公交站台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调查内容 | 第42-44页 |
·模型参数标定 | 第44-49页 |
·交通流模型验证 | 第44-45页 |
·路阻函数参数标定 | 第45-47页 |
·参数标定检验 | 第47-49页 |
·延误计算与分析 | 第49-55页 |
·蓟门桥西公交停靠站延误计算 | 第49-50页 |
·基于不同条件下公交车辆引起的延误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改进方案及效果 | 第57-64页 |
·改善原则 | 第57-58页 |
·改善措施 | 第58-60页 |
·公交车辆进出站干扰减小措施 | 第58-59页 |
·泊位与站台布置匹配措施 | 第59-60页 |
·公交站台能力提高措施 | 第60页 |
·改善效果 | 第60-63页 |
·增大进站平均速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降低发车频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