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萨南油田过渡带本源微生物驱方案优化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概述第12-21页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简介第12-13页
     ·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第12页
     ·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第12-13页
   ·微生物驱油技术发展历程第13-18页
     ·微生物驱油技术设想的提出及发展历程第13-15页
     ·现阶段技术水平及重点研究领域第15页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第15-18页
     ·微生物驱油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1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8-19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9-21页
第二章 本源微生物室内性能评价第21-32页
   ·油田水中常见的本源微生物群落第21-22页
     ·有益本源菌第21页
     ·有害本源菌第21-22页
   ·本源微生物群落计数分析第22-25页
     ·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计数结果第23-24页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第24-25页
   ·本源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5-30页
     ·本源微生物在摇瓶中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5-28页
     ·本源微生物在岩心中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8-30页
   ·本源微生物降解原油物性变化第30-32页
     ·微生物降解前后原油蜡含量的变化第30页
     ·本源菌降解原油粘度的变化第30页
     ·烃降解菌降解原油表面张力变化第30-32页
第三章 本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研究第32-39页
   ·驱油微生物筛选第32页
   ·营养液浓度对原油性质的影响第32-34页
     ·营养液浓度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第32-33页
     ·营养液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第33-34页
   ·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第34-35页
     ·实验材料与条件第34-35页
     ·实验步骤第35页
     ·岩心驱替实验结果第35页
   ·微生物驱油影响因素研究第35-39页
     ·段塞大小对驱油效果影响第35-37页
     ·营养液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影响第37-39页
第四章 本源微生物驱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研究第39-71页
   ·萨南过渡带地质概况第39页
   ·微生物试验区的确定第39-40页
   ·试验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第40-56页
     ·萨南过渡带的开发历程第40-41页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取第41页
     ·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第41-47页
     ·历史拟合第47-50页
     ·试验区目前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50-53页
     ·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第53-56页
     ·本源微生物驱数值模拟求解方法及软件设计第56页
   ·微生物驱数值模拟及优化方案设计第56-71页
     ·微生物驱单因素影响研究第57-58页
     ·注入参数优化方案设计第58-60页
     ·方案优化目标参数的选择第60-61页
     ·对比方案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1-67页
     ·本源微生物驱注入方式优选第67-68页
     ·推荐方案及效果预测第68-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图第75-77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详细摘要第79-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正断陷白垩系—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集相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