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2 个人信息权及其法律属性 | 第9-15页 |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 | 第9-10页 |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 | 第10-11页 |
·屡遭侵害的个人信息权呼唤立法的保护 | 第11-15页 |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 | 第12页 |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 | 第12页 |
·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 | 第12-13页 |
·运用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扰乱他人的生活安宁 | 第13-15页 |
3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15-21页 |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种类 | 第15-16页 |
·不同立法模式之比较分析 | 第16-21页 |
·不同立法模式的区别 | 第16-18页 |
·不同立法模式间的融合趋势 | 第18-19页 |
·对于不同立法模式的评价及启示 | 第19-21页 |
4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宏观思考 | 第21-28页 |
·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现状 | 第21-22页 |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重要意义 | 第22-23页 |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性质 | 第23-26页 |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模式与立法体例 | 第26-28页 |
5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具体设计 | 第28-37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信息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第29-31页 |
·个人信息的构成要素 | 第31-32页 |
·关于信息收集、处理、利用及传递的具体规则建议 | 第32-34页 |
·个人信息保护的侵权责任 | 第34-35页 |
·关于若干特殊领域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35-37页 |
6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