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技术的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1 绪论 | 第18-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驱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4-28页 |
·系统总体结构及设计指标 | 第24-25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42页 |
·ARM控制电路设计 | 第28-34页 |
·ARM控制电路功能 | 第28页 |
·ARM控制电路主要器件选择 | 第28页 |
·S3C2410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ARM控制电路硬件电路 | 第29-34页 |
·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 第34-37页 |
·数模转换电路功能 | 第34页 |
·电路主要器件选择 | 第34-36页 |
·数模转换电路硬件电路 | 第36-37页 |
·高压运算放大电路设计 | 第37-41页 |
·放大电路原理 | 第37-38页 |
·放大电路设计指标 | 第38页 |
·高压运放器件的选择 | 第38-40页 |
·高压运放电路硬件电路 | 第40-41页 |
·高压运放电路注意事项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平台设计 | 第42-54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42-43页 |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43-45页 |
·引导程序的移植 | 第45-47页 |
·引导程序的选择 | 第45页 |
·VIVI的移植 | 第45-47页 |
·Linux内核的移植 | 第47-49页 |
·内核的选择 | 第47页 |
·内核的移植 | 第47-49页 |
·Linux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49-52页 |
·常见文件系统简介 | 第49-50页 |
·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68页 |
·基于QT/Embedded的图形系统的设计 | 第54-57页 |
·图形用户系统的选择 | 第54-55页 |
·软件包的选择 | 第55页 |
·宿主机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55-57页 |
·目标机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57页 |
·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 第57-67页 |
·开发流程介绍 | 第57-58页 |
·软件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应用软件的设计 | 第59-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系统测试 | 第68-72页 |
·性能指标测试 | 第68-70页 |
·实际驱动效果测试 | 第70-71页 |
·可靠性测试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论文总结 | 第72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2-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