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功能微乳液的制备及在生物质中的预处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微乳液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微乳液概述 | 第11-12页 |
·微乳液的应用 | 第12-14页 |
·离子液体微乳液技术 | 第14-15页 |
·生物质能源 | 第15-16页 |
·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 | 第16-21页 |
·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影响生物质酶解的主要因素 | 第17-18页 |
·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药液对木质纤维生物质的渗透能力 | 第21-23页 |
·预处理药液渗透机理及其重要性 | 第21-22页 |
·药液对木质纤维生物质渗透能力的动力学研究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复合功能微乳液的制备 | 第25-33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 | 第25-26页 |
·原料与药品 | 第25页 |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26-27页 |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27-28页 |
·Km 值的变化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油相的选择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掺杂氨水/BmimCl 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复合功能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33-46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 | 第33-34页 |
·原料与药品 | 第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电导特性 | 第34-37页 |
·表面张力 | 第37-38页 |
·粒径及粒径分布 | 第38-40页 |
·微乳液的热力学稳定性 | 第40-43页 |
·复合功能微乳液的微观结构模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复合功能微乳液对生物质的渗透能力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 | 第46-47页 |
·原料与药品 | 第46-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实验方法及分析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微乳液与普通溶液对生物质的渗透能力比较 | 第47-50页 |
·复合功能微乳液对生物质的渗透能力 | 第50-51页 |
·温度对复合功能微乳液渗透能力的影响 | 第51-54页 |
·不同溶液对木质纤维生物质饱和渗透量的比较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复合功能微乳液预处理及作用机理研究 | 第56-74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 | 第56-61页 |
·原料与药品 | 第56-58页 |
·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及分析流程 | 第59-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预处理工艺对木质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61-62页 |
·预处理工艺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 第62-65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5-6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66-67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67-71页 |
·微观形貌分析(SEM)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研究结论 | 第74-76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