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复杂曲线曲面位模式插补算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数控加工过程的关键步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加工零件的几何造型第19页
     ·数控加工刀具轨迹规划第19-20页
     ·后置处理第20页
     ·插补计算以及速度控制第20-23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主要内容第23-24页
   ·论文内容结构第24-26页
第二章 位模式插补以及位插补运动平滑处理第26-42页
   ·概述第26页
   ·位模式插补算法原理第26-28页
   ·位模式插补的实现第28-30页
     ·脉冲周期的确定及设置第28-29页
     ·位模式插补计算和插补脉冲的输出第29-30页
   ·位模式插补运动平滑处理第30-39页
     ·位模式插补梯形加减速控制第33-34页
     ·位模式插补S 型加减速控制第34-37页
     ·位模式插补速度前瞻控制第37-39页
   ·带加减速处理的位插补数据结构的建立第39-40页
     ·梯形加减速模式下位插补数据的建立第39页
     ·S 型加减速模式下位插补数据的建立第39-40页
   ·算法实例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位模式数据生成以及位插补误差分析第42-59页
   ·概述第42页
   ·直线段的位模式插补数据的生成第42-44页
     ·平面直线段位数据的生成第42-44页
     ·空间直线段位数据的生成第44页
   ·位模式插补刀位轨迹线的生成第44-50页
     ·参数三次样条曲线第45-47页
     ·三次B 样条曲线第47-50页
   ·误差分析第50-51页
   ·算法实例第51-54页
     ·三次参数样条法第51-52页
     ·三次B 样条法第52-54页
   ·实验验证第54-57页
     ·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第54-55页
     ·位模式插补及位插补速度控制实验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复杂曲线曲面三坐标加工位插补算法研究第59-77页
   ·复杂曲面笔式加工方法的提出与存在的问题第59-63页
   ·复杂曲面局部区域笔式加工位插补算法第63-68页
     ·问题的提出第63-66页
     ·复杂曲面笔式加工导引线的位数据生成第66-68页
   ·复杂曲面整体加工位模式插补算法第68-72页
     ·复杂曲面的几何造型第69-70页
     ·复杂曲面的刀具路径规划第70-71页
     ·等参数法生成刀位点轨迹线第71页
     ·等参数线行间距的确定第71-72页
     ·等参数线的位模式插补第72页
   ·算法实例第72-75页
   ·空间曲线曲面位模式插补器结构图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五坐标笔式加工位模式插补算法研究第77-95页
   ·问题的提出第77页
   ·五坐标笔式加工刀具的选用第77-79页
   ·五坐标笔式加工刀轴方向矢量的确定第79-89页
     ·五坐标曲面加工刀轴计算方法概述第80-84页
     ·五坐标笔式加工刀轴矢量生成方法第84-89页
   ·五坐标联动位模式插补算法第89-92页
     ·五坐标笔式加工位模式插补算法思路分析第89-90页
     ·五坐标笔式加工位数据生成第90-92页
   ·算法实例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五坐标位模式插补非线性误差分析以及RTCP 方法第95-108页
   ·五坐标加工非线性误差模型的建立第95-99页
   ·通常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第99-100页
   ·五坐标位插补数据生成的RTCP 方法第100-104页
     ·问题的提出第100-101页
     ·RTCP 方法计算思路第101-103页
     ·RTCP 方法计算过程第103-104页
   ·RTCP 方法误差分析第104-106页
     ·未集成RTCP 功能插补算法误差分析第104-106页
     ·集成 RTCP 功能的位模式插补算法误差分析第106页
   ·算法实例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1页
   ·总结第108-109页
   ·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运行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静电感应和显微图像的油液磨粒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