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和资产剥离制度概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概述 | 第13-16页 |
一、 允许集中 | 第14页 |
二、 禁止集中 | 第14-15页 |
三、 附条件集中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附条件集中下的资产剥离制度 | 第16-19页 |
一、 结构性救济和行为性救济的对比 | 第16-17页 |
二、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剥离救济的分歧 | 第17-19页 |
三、 资产剥离制度的功能 | 第19页 |
第三节 资产剥离制度适用的集中类型 | 第19-23页 |
一、 横向合并 | 第20-21页 |
二、 纵向合并 | 第21-22页 |
三、 混合合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遴选剥离客体的要件和影响因素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剥离客体的要件 | 第23-26页 |
一、 竞争性 | 第24-25页 |
二、 独立性 | 第25-26页 |
三、 可存活性 | 第26页 |
第二节 不同集中类型的剥离资产来源 | 第26-28页 |
一、 横向合并应剥离集中双方的重合业务 | 第27页 |
二、 纵向合并优先剥离被收购方资产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影响遴选剥离客体的其他因素 | 第28-30页 |
一、 潜在购买方的购买意愿 | 第28-29页 |
二、 剥离业务与非剥离业务存在共享资产 | 第29页 |
三、 剥离客体的市场价值变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资产剥离制度的剥离客体 | 第30-39页 |
第一节 有形资产 | 第31-33页 |
一、 有形资产是剥离资产中的重点 | 第31页 |
二、 有形资产的剥离范围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无形资产 | 第33-37页 |
一、 特殊情形下可单独剥离无形资产 | 第33-35页 |
二、 单独剥离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 | 第35页 |
三、 原则上购买人独占享有无形资产所有权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与剥离业务有关的劳动力 | 第37-38页 |
一、 劳动力附随有形资产一并剥离 | 第37页 |
二、 在先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 第37-38页 |
第四节 与剥离业务有关的合同和资料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资产剥离制度客体遴选现状及立法建议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我国资产剥离制度之客体遴选的立法及执法现状 | 第39-44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39-40页 |
二、 执法现状 | 第40-43页 |
三、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现行资产剥离制度之客体遴选的缺陷 | 第44-45页 |
一、 未明确剥离客体的遴选要件 | 第44-45页 |
二、 未明确剥离客体的范围 | 第45页 |
第三节 完善资产剥离制度之客体遴选的立法建议 | 第45-47页 |
一、 明确界定剥离客体的遴选要件 | 第45-46页 |
二、 明确界定剥离客体的范围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