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偏见在WTO反倾销立法中的影响—兼议中国的应对路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页 |
第一章 反倾销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给倾销一个定义 | 第11-16页 |
一、 瓦伊纳的初次尝试 | 第12-13页 |
二、 概念的延伸 | 第13-15页 |
三、 WTO 立法下的定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反倾销历史数据统计及其分析 | 第16-21页 |
一、 1994 年之前 | 第16-17页 |
二、 1994 年之后 | 第17-2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2-37页 |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方法论 | 第22-26页 |
一、 一个被竖起来的靶子 | 第22页 |
二、 重商主义背后的方法论 | 第22-24页 |
三、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政策在方法论上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 第26-31页 |
一、 一般性自由贸易理论 | 第26-28页 |
二、 战略贸易理论 | 第28-30页 |
三、 战略贸易理论的非普适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对反倾销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 第31-37页 |
一、 从“依据”到“解释”——方法论的改进 | 第31-32页 |
二、 理性经济人的疑问 | 第32-33页 |
三、 “有限理性” | 第33-35页 |
四、 对反倾销的“有限理性”分析 | 第35-36页 |
五、 从“有限理性”到“系统性偏见” | 第36-37页 |
六、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第三章 系统性偏见及其对反倾销政策的影响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偏见的系统性 | 第37-45页 |
一、 系统性偏见概述 | 第37-38页 |
二、 对于偏见的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三、 美国公众和经济学家的经济调研 | 第39-45页 |
第二节 偏见的分类 | 第45-48页 |
一、 反市场偏见 | 第45-46页 |
二、 排外偏见 | 第46-47页 |
三、 就业偏见 | 第47页 |
四、 悲观主义偏见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系统性偏见的不可自我修复性 | 第48-50页 |
一、 观念自由市场 | 第48页 |
二、 系统性偏见与媒体偏见 | 第48-50页 |
第四节 反倾销政策不会消失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系统性偏见对反倾销立法的影响 | 第51-56页 |
第一节 《WTO 反倾销协议》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价格形成偏见与 WTO 反倾销立法 | 第52-54页 |
一、 供需决定价格 | 第52-53页 |
二、 价格偏见在立法中的反映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排外偏见与 WTO 反倾销立法 | 第54-56页 |
一、 竞争与排外偏见 | 第54-55页 |
二、 排外偏见在立法中的反映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中国的应对路径 | 第56-60页 |
第一节 路径概述 | 第56-57页 |
一、 用保障措施取消反倾销措施 | 第56页 |
二、 用竞争法取代反倾销法 | 第56-57页 |
三、 评价 | 第57页 |
第二节 自由贸易的单边性质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中国的政策选择 | 第58-60页 |
一、 中国遭遇大量反倾销的原因 | 第58页 |
二、 相应的建议 | 第58-59页 |
三、 公共利益评价的运用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