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46页 |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PD中的作用 | 第16-24页 |
·小胶质细胞简介 | 第16-17页 |
·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 第17-18页 |
·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机制 | 第18-19页 |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 第19-21页 |
·帕金森病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病理和流行病学证据 | 第21页 |
·帕金森病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 第21-23页 |
·MPTP | 第21-22页 |
·6-OHDA | 第22页 |
·鱼藤酮(rotenone) | 第22-23页 |
·脂多糖(Lipopolysaeeharide,LPS) | 第23页 |
·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治疗帕金森病的前景 | 第23-24页 |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 | 第24-30页 |
·星形胶质细胞特征 | 第25-26页 |
·异质性 | 第25页 |
·可兴奋性 | 第25-26页 |
·胶质网络 | 第26页 |
·可塑性 | 第26页 |
·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 | 第26-30页 |
·参与神经递质代谢 | 第27页 |
·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的稳定 | 第27-28页 |
·营养修复作用 | 第28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28页 |
·免疫调节作用 | 第28-29页 |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通讯 | 第29-30页 |
·参与跨突触的信号传递和能量代谢 | 第30页 |
·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的反应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 第30页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 第30-43页 |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 第31-32页 |
·钙超载 | 第32-33页 |
·自由基损伤 | 第33-38页 |
·自由基生成的机制 | 第33-35页 |
·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机制 | 第35-37页 |
·细胞清除自由基的机制 | 第37-38页 |
·NO | 第38页 |
·炎症 | 第38-39页 |
·细胞凋亡 | 第39-41页 |
·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的策略 | 第41-43页 |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 第41页 |
·钙通道阻滞剂 | 第41-42页 |
·自由基清除剂 | 第42页 |
·抑制炎症反应 | 第42-43页 |
·尼莫地平和梓醇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43-46页 |
·尼莫地平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43-44页 |
·梓醇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44-46页 |
2.尼莫地平对LPS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6-7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7-48页 |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页 |
·药物配制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6页 |
·大鼠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Midbrain Neuron-glia Culture) | 第48-49页 |
·大鼠中脑纯神经元培养(Midbrain Neuron-enriched Culture) | 第49-50页 |
·纯小胶质细胞的培养(Microglia-enriched Culture) | 第50页 |
·大鼠中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培养(Microglia-depleted Culture) | 第50页 |
·HAPI细胞培养 | 第50页 |
·DA摄取能力的检测 | 第50-51页 |
·免疫细胞化学分析(Immunocytochemistry,ICC) | 第51页 |
·亚硝酸盐的测定 | 第51-52页 |
·TNF-α,IL-1β和PGE_2的测定 | 第52-53页 |
·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real-time RT-PCR) | 第53-55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55页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69页 |
·尼莫地平对LPS诱导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6-61页 |
·小胶质细胞是尼莫地平神经保护作用的靶细胞 | 第61-64页 |
·尼莫地平抑制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产生 | 第64-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3.NADPH氧化酶在尼莫地平保护LPS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 第73-82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3-74页 |
·实验动物 | 第73-74页 |
·主要试剂 | 第74页 |
·主要仪器 | 第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Midbrain Neuron-glia Culture) | 第74页 |
·纯小胶质细胞的培养(Microglia-enriehed Culture) | 第74页 |
·HAPI细胞培养 | 第74页 |
·超氧自由基的测定 | 第74页 |
·DA摄取能力的检测 | 第74页 |
·TNF-α的测定 | 第74页 |
·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real-time RT-PCR) | 第74-75页 |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 第75页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尼莫地平对LPS诱导的超氧离子生成和gp91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5页 |
·尼莫地平抑制LPS诱导的胞浆PHOX p47phox蛋白亚基的转位 | 第75-79页 |
·NADPH氧化酶是尼莫地平神经保护作用的靶点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4.梓醇保护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免于缺血诱导的损伤 | 第82-101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83-84页 |
·实验动物 | 第83页 |
·试剂 | 第83页 |
·实验设备 | 第83-84页 |
·溶液配制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9页 |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 第84页 |
·体外缺血模型的建立 | 第84-85页 |
·细胞活力检测 | 第85页 |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85-86页 |
·ROS和MDA含量测定 | 第86页 |
·NO含量和iNOS活性测定 | 第86-87页 |
·SOD,GSH-Px酶活性和GSH含量的测定 | 第87-88页 |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第88页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88-89页 |
·实验结果 | 第89-97页 |
·梓醇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89-91页 |
·梓醇对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91-93页 |
·梓醇对ROS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梓醇对NO生成和iNOS活性的影响 | 第94-95页 |
·梓醇对SOD、GSH-Px的活性和GSH含量的影响 | 第95-96页 |
·梓醇对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96-97页 |
·讨论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4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