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对成人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0-14页 |
·药物及设备 | 第10页 |
·药物 | 第10页 |
·设备 | 第10页 |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0-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预实验 | 第11页 |
·实验步骤 | 第11-12页 |
·监测指标 | 第12页 |
·术后24小时随访 | 第12-13页 |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4-19页 |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脑电双频指数比较 | 第14-17页 |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脑电双频指数组间比较 | 第14页 |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脑电双频指数组内比较 | 第14-17页 |
·七氟醚MAC值 | 第17-18页 |
·术后24小时随访 | 第18-1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9-30页 |
·七氟醚MAC值的测量 | 第19-22页 |
·MAC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诱导方案的确定 | 第19-21页 |
·Up-and-down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21-22页 |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第22-23页 |
·脑电双频指数对意识水平的监测 | 第23-25页 |
·脑电双频指数的原理 | 第23页 |
·实验中脑电双频指数的组间差异 | 第23页 |
·脑电双频指数针对七氟醚的特异性 | 第23-24页 |
·脑电双频指数对体动的预测性 | 第24-25页 |
·脑电双频指数对术中知晓的预防作用 | 第25页 |
·咪达唑仑对七氟醚MAC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 第25-29页 |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 第26-28页 |
·咪达唑仑的催眠机制 | 第28页 |
·咪达唑仑降低七氟醚MAC的可能机制 | 第28-29页 |
·咪达唑仑对七氟醚的其他作用 | 第29页 |
·实验的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综述 | 第3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