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与发展前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低碳建筑界定 | 第16-19页 |
·潜在效益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逻辑框架 | 第21-22页 |
2 低碳建筑发展状况及前景预测 | 第22-39页 |
·国内外低碳建筑的发展状况 | 第22-30页 |
·国外低碳建筑的发展状况 | 第22-27页 |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简介 | 第27-30页 |
·国外低碳建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1页 |
·重视低碳建筑的潜在效益 | 第30-31页 |
·加强政府对低碳建筑外部效益的重视 | 第31页 |
·加强投资者对低碳建筑未来效益的重视 | 第31页 |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预测 | 第31-38页 |
·出现低碳示范建筑 | 第31-32页 |
·从规划设计开始注入低碳理念 | 第32-36页 |
·推广节能公司模式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低碳建筑潜在效益分析与测算 | 第39-50页 |
·建筑物碳排放和低碳建筑低碳效益的评价 | 第39-43页 |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 | 第39-40页 |
·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边界和功能单位 | 第40-41页 |
·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低碳建筑低碳效益的内容与评价 | 第42-43页 |
·低碳建筑外部效益分析 | 第43-46页 |
·低碳建筑外部效益 | 第43-44页 |
·低碳建筑外部效益的研究与测算 | 第44-46页 |
·低碳建筑的未来内部效益分析 | 第46-48页 |
·低碳建筑未来内部效益 | 第46页 |
·低碳建筑未来内部效益的测算 | 第46-48页 |
·单位面积低碳潜在效益的测算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案例分析 | 第50-57页 |
·低碳建筑案例项目概况 | 第50页 |
·项目简介 | 第50页 |
·地理位置 | 第50页 |
·案例项目的主要方案 | 第50-52页 |
·可供选择的方案 | 第51页 |
·三种方案的比选 | 第51-52页 |
·低碳建筑案例项目潜在效益测算 | 第52-55页 |
·测算的基础数据 | 第52-53页 |
·案例项目外部效益的测算 | 第53-54页 |
·案例项目未来内部效益的测算 | 第54-55页 |
·案例项目潜在效益的汇总 | 第55页 |
·案例项目潜在效益的单位量化 | 第55页 |
·本章小节 | 第55-57页 |
5 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对策 | 第57-67页 |
·加强对低碳建筑潜在效益的分析和测算 | 第57-58页 |
·营造低碳建筑发展的浓厚氛围 | 第57-58页 |
·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建筑评估体系 | 第58页 |
·外部成本内部化 | 第58-63页 |
·对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准确监控 | 第59页 |
·制定标准的同时实施限量排放 | 第59-60页 |
·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 第60-61页 |
·建立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指标交易制度 | 第61-63页 |
·分阶段激励利益相关主体发掘潜在内部效益 | 第63-65页 |
·激励政策 | 第63-64页 |
·激励方案设计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