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前言 | 第14-39页 |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与土壤质量 | 第16-17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质量 | 第16-17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 | 第17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17-18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根际和根际促生菌 | 第25-26页 |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制 | 第26-31页 |
·酵母菌在土壤中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功能 | 第31-37页 |
·酵母菌 | 第31页 |
·酵母菌在土壤中的作用 | 第31-34页 |
·酵母菌种资源的收集与鉴定 | 第34-3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7-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52页 |
·试材与处理 | 第39-42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 第39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 第40-41页 |
·红富士苹果园酵母多样性研究 | 第41页 |
·子囊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41-42页 |
·担子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42页 |
·测定方法与计算公式 | 第42-52页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42页 |
·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42页 |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42页 |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 第43页 |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43-51页 |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86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 第52-56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 | 第52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 第52-53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酶活性 | 第54-55页 |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56-60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58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 第60-68页 |
·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微生物分布状况 | 第60-64页 |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 | 第64-67页 |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分布聚类分析 | 第67-68页 |
·红富士苹果园酵母多样性研究 | 第68-75页 |
·北京顺义红富士果园酵母菌分布状况 | 第68-74页 |
·山东泰安红富士果园酵母菌分布状况 | 第74页 |
·红富士果园酵母菌多样性分析 | 第74-75页 |
·子囊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75-80页 |
·Kazachstania taianensis sp. nov.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75-76页 |
·Kazachstania taianensis sp. nov. 菌株的生理特征 | 第76-78页 |
·Kazachstania taianensis sp. nov. 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78-79页 |
·Kazachstania taianensis sp. nov. 菌株与近缘种生理特征的差异 | 第79-80页 |
·担子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80-86页 |
·Kwoniella shandongensis sp. nov.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80-81页 |
·Kwoniella shandongensis sp. nov. 菌株的生理特征 | 第81-82页 |
·Kwoniella shandongensis sp. nov. 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82-84页 |
·Kwoniella shandongensis sp. nov. 菌株与近缘种生理特征的差异 | 第84-86页 |
4 讨论 | 第86-94页 |
·不同苹果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 第86-87页 |
·生草和覆盖对苹果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87-89页 |
·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微生物特征 | 第89-91页 |
·红富士苹果园酵母多样性 | 第91-92页 |
·子囊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92-93页 |
·担子菌酵母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93-94页 |
5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21页 |
附录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博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