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序言 | 第6-7页 |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基本理论 | 第7-20页 |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概念的界定 | 第7-11页 |
(二)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特点 | 第11-14页 |
(三)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价值分析 | 第14-20页 |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 | 第20-29页 |
(一)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现状 | 第20页 |
(二)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原则 | 第20-21页 |
(三)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 | 第21-22页 |
(四)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对象 | 第22-23页 |
(五)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23-25页 |
(六)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例外 | 第25-26页 |
(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和期限 | 第26-27页 |
(八)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司法救济 | 第27-29页 |
三、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一)环境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与实践 | 第29-30页 |
(二)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尚有欠缺 | 第30-31页 |
(三)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环境信息形式范围过于概括 | 第31-32页 |
(四) 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的范围过窄 | 第32页 |
(五) 政府环境信息免于公开的情形规定不够合理 | 第32-33页 |
(六)公众在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情况下受到的损失缺乏有力的救济手段 | 第33-34页 |
四、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4-40页 |
(一)不断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建设 | 第34-36页 |
(二)加强我国环境信息保障立法 | 第36页 |
(三)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的救济制度 | 第36-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