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9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相关文献述评与理论渊源第17-28页
     ·关于羌族文化的概述第17-21页
     ·关于影像传播的概述第21-22页
     ·“媒介与性别”研究理论渊源第22-26页
     ·视觉文化理论第26-28页
   ·研究内容第28-46页
     ·当代影像传播中的羌族概况第28-29页
     ·选取分析文本的现实意义第29-31页
     ·历时中羌族女性形象的展现第31-46页
   ·研究方法第46-47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47-49页
     ·影像传播第47-48页
     ·羌族女性形象第48-49页
第二章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文本第49-91页
   ·不同媒介中的羌族女性形象文本第49-81页
     ·电影中羌族女性形象呈现第49-54页
     ·《人民网》网络新闻媒介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第54-61页
     ·《民族画报》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第61-74页
     ·《人民日报》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第74-81页
   ·纪录片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呈现与影视人类文化学分析第81-85页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的审美与情感表达第85-91页
     ·绚丽多彩的影像呈现第85-86页
     ·亲情的柔和展现与爱情的浓情绽放第86-87页
     ·电影叙述中的羌族,风格呈现第87-89页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体现的价值取向第89-91页
第三章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第91-106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羌族女性形象在影像与媒介呈像中的特点分析第91-93页
     ·百味百声的青年女性第91页
     ·家庭内外的中青年女性第91-92页
     ·“五味杂陈”的老年女性第92-93页
   ·影像中羌族女性形象特征分析第93-99页
     ·不同媒介对羌族女性形象诉求的异同第94-96页
     ·羌族女性形象出现较高的地域第96-97页
     ·与现代商业宣传中女性比较第97-98页
     ·以“尔玛”“龙小琼”等女性为“代言人”及现代化特征第98页
     ·弘扬宣传羌族女性文化第98-99页
   ·影像中羌族女性形象功能分析第99-104页
     ·羌族女性形象的建构功能第99-101页
     ·以“尔玛”们形象为代表的羌族女性形象的“标识物”功能第101-104页
   ·对四川其它少数民族女性生活的引导功能第104页
   ·强化羌族女性的族群认同意识功能第104-106页
第四章 影像中羌族女性形象建构与现实生活中的羌族女性的社会性别视角——对羌族几位女性的深度访谈第106-115页
   ·探讨的缘起第106页
   ·被访羌族女性的生活状况基本概括第106-108页
   ·生活中羌族女性生活状况分析第108-115页
     ·羌族女性择偶、婚恋观发生变化第108-109页
     ·社会性别规范占主导地位第109页
     ·城市化进程、媒介文化对羌族文化传承的冲击第109-110页
     ·羌族族群身份获得的三种状态第110-115页
第五章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第115-126页
   ·存在状况第115-121页
     ·羌族女性在影像中的刻板模式分析第115-117页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呈现与女性形象的现实存在一定差距第117-119页
     ·羌族女性形象建构者的话语权力话语问题第119-121页
   ·改善措施第121-126页
     ·羌族女性、民族女性参与影像与媒介制作中第121-122页
     ·影像需加强展现生活里羌族女性的“声音”第122-123页
     ·影像中应彰显羌族女性及少数民族女性自主一面第123-124页
     ·民族女性自觉,凸显“内在美”第124页
     ·羌族女性形象加持与唤起民族自觉第124-126页
结语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磷脂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于钛基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下一篇:公平视角下的“新农保”制度评析--以遂宁市基层地区实践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