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4页 |
一、知识产权拒绝许可反垄断规制的现状 | 第11-12页 |
二、知识产权拒绝许可反垄断规制的问题 | 第12-13页 |
三、知识产权拒绝许可反垄断规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一般分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规制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概述 | 第15-17页 |
一、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分类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知识产权的存在与使用原理 | 第17-18页 |
二、经济民主原则 | 第18-19页 |
三、利益平衡理论 | 第19页 |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 | 第19-22页 |
一、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内在目的的一致性 | 第20-21页 |
二、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垄断性认定 | 第22-35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特殊性 | 第22-25页 |
一、知识产权市场的市场份额 | 第22-23页 |
二、知识产权市场的进入障碍 | 第23-24页 |
三、知识产权的网络效应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25-28页 |
一、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二、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28-31页 |
一、相关市场界定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二、相关市场的界定标准和方法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关键设施在知识产权拒绝许可中的适用 | 第31-35页 |
一、关键设施在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适用之争 | 第31-33页 |
二、关键设施的历史及内涵 | 第33-34页 |
三、关键设施的判断标准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比较分析 | 第35-44页 |
第一节 美国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相关立法 | 第35-37页 |
一、美国联邦和州法中关于拒绝许可的相关规定 | 第35页 |
二、《关于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 | 第35-36页 |
三、《反托拉斯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竞争》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美国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的司法实践 | 第37-39页 |
一、柯达案 | 第37-38页 |
二、1999 年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英特尔(Intel)案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欧盟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的相关立法 | 第39-41页 |
一、欧共体法院与知识产权拒绝许可有关的法律规定 | 第39-40页 |
二、欧共体条约第82 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欧盟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司法实践 | 第41-44页 |
一、Magill 案 | 第41-42页 |
二、微软案 | 第42-44页 |
三、小结 | 第44页 |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44-59页 |
第一节 我国规制知识产权许可行为的相关规定 | 第45-47页 |
一、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相关规定 | 第45页 |
二、其他法律对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相关规定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救济——强制许可 | 第47-49页 |
一、强制许可在反垄断法规制中的适用 | 第47-48页 |
二、反垄断规制强制许可的完善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关键设施在知识产权拒绝许可中的适用 | 第49-52页 |
一、关键设施的适用条件 | 第49-50页 |
二、关键设施在我国的适用 | 第50-52页 |
第四节 制定知识产权拒绝许可指南 | 第52-55页 |
一、明确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反垄断目的 | 第52页 |
二、确立知识产权拒绝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原则 | 第52-53页 |
三、规范知识产权拒绝反垄断法细则 | 第53-55页 |
第五节 知识产权拒绝许可法律责任的完善 | 第55-59页 |
一、预先救济 | 第55页 |
二、民事责任 | 第55-56页 |
三、行政责任 | 第56-57页 |
四、刑事责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