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天演论》伦理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1.研究对象 | 第8-14页 |
| ·严复与《天演论》介绍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天演论》的时代背景 | 第14-20页 |
| ·国家、民族危机 | 第14-15页 |
| ·旧道德的危机 | 第15-17页 |
| ·新道德的契机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天演论》中的伦理基础理论 | 第20-31页 |
| ·人性论的反思 | 第20-25页 |
| ·批判先验人性预设 | 第20-22页 |
| ·道德情感反思 | 第22-23页 |
| ·"特操"德行(德、智、体) | 第23-25页 |
| ·道德起源:"合群"、"善群" | 第25-26页 |
| ·天演进化论 | 第26-28页 |
| ·"与天争胜"的天人观 | 第28-29页 |
| ·义利观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天演论》中的道德原则 | 第31-43页 |
| ·"国群"原则 | 第31-36页 |
| ·"契约" | 第31-34页 |
| ·"效群" | 第34-36页 |
| ·"众乐"原则 | 第36-38页 |
| ·"两利为利"原则 | 第38-40页 |
| ·演化原则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天演论》中"国群"善恶判断 | 第43-52页 |
| ·"国群"中的"善" | 第43-47页 |
| ·"乌托邦" | 第44-45页 |
| ·"善群" | 第45-47页 |
| ·"国群"中的"恶" | 第47-52页 |
| ·"恶演" | 第48-49页 |
| ·"恶群"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天演论》中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 | 第52-58页 |
| ·爱国思想 | 第52-55页 |
| ·德育思想 | 第55-58页 |
| 第六章 《天演论》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58-63页 |
| ·《天演论》伦理思想评价 | 第58-59页 |
| ·《天演论》伦理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 第59-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严复生平与大事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