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单位犯罪”与“法人犯罪”之争 | 第10-20页 |
一、法人的概念的渊源及本质 | 第10-13页 |
(一) 法人概念的渊源 | 第10-11页 |
(二) 法人概念的本质 | 第11-13页 |
二、法人是否可以作为犯罪主体 | 第13-18页 |
(一) 否定说的主要理由 | 第13-14页 |
(二) 肯定说的主要理由 | 第14-16页 |
(三) 从历史发展及实证角度的考量 | 第16-18页 |
三、“法人犯罪”、“单位犯罪”作为犯罪主体概念的取舍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单位犯罪主体类型的范围 | 第20-36页 |
一、公司 | 第21-25页 |
二、企业 | 第25-28页 |
三、事业单位 | 第28-30页 |
四、机关 | 第30-34页 |
五、团体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 第36-43页 |
一、独立性 | 第38-39页 |
二、组织性 | 第39-40页 |
三、合法性 | 第40-42页 |
四、无需列明“有一定的财产和经费”这一特征 | 第42页 |
五、无需列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特征 | 第42-43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